第 117 章(1 / 1)

公主的野望 匹萨娘子 4581 字 6个月前

徐籍对徐天麟的不请自来并不意外, 他冷冷睨了面前的幼子一眼:“是又如何?”

书房内烛光昏黄,映照在徐籍冷峻的面庞上,更添几分威严。

“父亲!”徐天麟的声音在静谧的夜中显得格外突兀, 他的脸庞因愤怒而略显发红, “难道你真要为徐异说亲姬萦?他徐异凭什么?他在青州就是个笑话, 你怎能将这样的人说给姬萦!”

“放肆!”

徐籍一声低喝, 犹如惊雷在屋内炸响。

徐天麟脸色怒意未消, 但还没说完的怨言已经卡在了喉咙里。

“你当姬萦是何人?市井民女吗?不配徐异, 你想让她配谁?”徐籍的目光如利剑般射向徐天麟, 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徐天麟的嘴唇动了动, 最终他低头避过了徐籍的目光, 像一株在狂风中被迫垂下头颅的嫩草。

“配你义兄?还是其他哪位节度使, 亦或直接给皇帝为妃?!”徐籍从桌前站了起来,冰冷的目光射在徐天麟脸上,沉声道, “你干脆杀了你父亲, 把整个徐家送给她得了!”

徐天麟连忙低头抱拳,面有愧色:“儿子不敢, 儿子只是觉得以姬萦之才,配徐异太过可惜……徐异在青州便是远近闻名的纨绔子弟, 整日不务正业,却想着求仙问道,捣弄仙丹……如此之人,怎配……”

他声音越来越低, 直至无声。

书房外, 树叶被风吹落, 飘落在地上, 发出轻微的声响。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重新抬起头,直视着徐籍的面孔,眼中闪过一抹坚定。

“若父亲是担心姬萦嫁给他人,带走慕春势力,儿子愿意求娶姬萦,这样父亲便可高枕无忧!”

徐天麟本以为找到了两全其美之法,没想到徐籍因此勃然大怒,额角青筋浮现。

“荒谬!以你未来之尊,怎是一个姬萦配得上的?!”

徐天麟愣在原地:“……以我未来之尊?父亲,儿子不明白。”

“你现在还不必明白。”徐籍压下怒气,冷声道,“你只需知道,对于你的婚事,为父另有考虑。”

徐天麟紧抿嘴唇,眼中的不服却难以掩饰,但最终还是无奈地低下了头。

“……是。”

……

暮州最近很是热闹,街上出现了许多道士打扮的人。多年不下山的道教之中,竟然出现了节度使这样的大人物,使得暮州一跃变成仅次于龙虎山的道教神圣之处。

更不用说,这位自己人节度使,出台了对道教的种种友好的政策。一时间,慕春范围内的道观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尤以暮州为多。

慕春节度府西院的菱角阁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丹道活动场所。

丹术原本就是全真派的看家本领,而姬萦作为全真派下白鹿观的观主,由她出面,邀请了慕春领地内有名的丹道高手前来菱角阁交流学习。

那位声称需要安静的徐姓竹竿,在听说来的都是此中高手后,再也没想起来自己的要求。

只不过,这位又是节度使又是观主的东道主,似乎对炼丹有着某种奇特的兴趣,出炉丹药了,她不来,但每当炸炉,她必定赶到。

“……这回是为什么炸炉的,找到原因了吗?”

姬萦巡视着炼丹房内已经碎裂的丹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碎裂的丹炉碎片散落一地。几个丹道老手和自称天资派的徐异站在一旁。

“……也许是火候的问题。”一个穿黄色道袍的老者抚须沉吟道。

另一名有着乌黑盘发的中年女冠则立即反驳道:“不对不对!上一回炼回春丹的时候也是这个火候,怎么没炸炉?”

“你们离我的炉子远些!一定是你们肮脏的口水喷进去了,所以炉子才炸!往日这炉子是最听话的一个!”徐异跳脚道。

另外两名丹道高手异口同声反驳道:“放屁!”

姬萦思忖片刻,开口打断了争端:“再炸一次,不就清楚原因了?”

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瞬间让喧闹的炼丹房安静下来。

三人都面露诧异地看着姬萦。

“炸炉的配方已经有了,只要持续改变火候、配方,一定能试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爆炸。”姬萦笑道,“知道了如何导致爆炸,想要避免爆炸,不就简单了?”

“可是……这频繁炸炉,不管是材料费还是维修费,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中年女冠犹豫道。

“怕什么!”徐异财大气粗道,“我爹给我准备了许多聘——炼丹经费,足够我们炸个几千次了!”

姬萦心甚慰之,这是徐籍公费支持她搞研究啊。

视察完菱角阁,姬萦在走回东院的路上遇到正好来找她汇报工作的谭细细。

“大人,往年的暮州冬至是由官府牵头举办灯会,今年可要一切照常?”谭细细低眉垂眼地走在姬萦身后,已经换上花棉袄的小猴子挂在他的肩膀上,睁着乌黑圆亮的眼睛望着姬萦。

“百姓的暮州太守升为节度使,正好州库又因活票之法资金充盈,今年不仅要办,还要大办。暮州的冬至习俗是什么?”姬萦说道。

“暮州百姓在冬至这一天通常祭祖、吃年糕,逛灯会。”

“那便由官府前一天打好年糕,在衙门前向民众免费发放吧。”姬萦想了想,“既是要与民同乐,打年糕的事便不麻烦仆役了,由每城的太守带领着下层官员一起制作年糕,暮州城的由我和节度府内的官员来做。”

谭细细闻言,一张白嫩的脸上充满笑容:“若能如此,百姓一定会感念大人的仁爱。不愧是大人,上鞋不用锥子,针行!”

在谭细细的操持下,关于冬至灯会的安排就紧锣密鼓地传递下去了。

冬至的前一天,就连平日都是泡在军营的孔瑛和铁娘子也都特意赶回。姬萦已经贵为节度使,却还愿意屈尊纡贵亲自为百姓打年糕,别说是现存的六大节度使了,就算是历来的节度使们,也没有谁亲民到这种程度。

做好事,当然要人尽皆知。

姬萦特意把众人打年糕的场所安排在暮州衙门前的空地前。徐异那根竹竿,抱着手臂来看了一圈,轻蔑地道:“做戏。”

做戏就做戏,这么多节度使里面,只有她一人愿意为百姓做戏,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谭细细早就用那张巧嘴把姬萦夸得天上地下罕有,而孔瑛虽然还是板着一张不高兴的脸,但他拄着一根拐杖特意赶回来帮忙的行动,已经说明了他对姬萦的肯定。

暮州衙门前的空地上,摆放着四个巨大无比的石臼。光这四个大石臼,就让原本宽敞的后院变得拥挤起来,更别说蜂拥而至的暮州百姓,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大人们则翘首以盼,无论老少,都等着看节度使和一众平日里接触不到的官员为他们打年糕。

姬萦和秦疾帮着衙役将一袋又一袋几十斤重的米粉搬出,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

打年糕是门学问,更是门技术。

好在姬萦已经安排众人提前学过,因而今日在百姓面前实操起来,还不算太过狼狈。

铁娘子吆喝主持着蒸粉的工作,江无源和孔会在旁做着力气活,不断将搬出的米粉倒至特制的巨大蒸桶中,由以前做过打糕的铁娘子掺水调整。

这活儿做起来不比徐异他们炼丹轻松,铁娘子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随着炉子里火焰的加持,蒸桶里逐渐冒出阵阵白气,米香气若有若无地飘散在空气中。有那定力差些的垂髫小童,已经开始望着蒸桶流口水。

米粉蒸熟后,便是石臼上场的时候了。

江无源和孔会用打湿的布料包住滚烫的桶边,合力提到石臼前,将蒸熟的米粉块倒入。

白白的粉块一倒出,甜甜的米香就充满整片上空。人群中一阵骚动。

姬萦笑着走出,接过江无源递来的杵臼,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高高扬起,借着它自身的重量落下——姬萦小心控制着力量,以免一个不注意,把石臼给锤碎了。

每一次杵臼落下,白色的米粉飞起,都好像瑞雪已至。姬萦的鼻尖和黑发上,都染上了有米香的雪花。

另外的三个石臼中,都陆续倒上了蒸熟的米糕,秦疾接过杵臼,豪气冲天地大喝一声:“看某来!”

杵臼像是他的流星锤,石臼则是他的敌人,杵臼对着石臼一阵激烈的锤击,雪白的米糕在杵臼击打下迅速变形。

其他人也都陆续接过杵臼捶打米糕,衙门前的空地上一片欢声笑语。

江无源因为脸上有面具,怕吓到普通民众,一直呆在角落不出。姬萦见状,硬是把他拉了出来,要他帮忙捶自己面前这一臼。

“殿……主公自己来就好,属下面容丑陋,恐怕会让百姓心生芥蒂,影响了主公施糕的计划。”江无源低声说。

“畏惧便畏惧吧,他们不吃,我吃。”姬萦笑着推了他一把,“还是说,你不会?”

“……属下幼时曾与妹妹一起打过年糕。”江无源面具下的眼眸闪过失落。

姬萦笑道:“这不是正好。”

在姬萦的鼓励下,江无源这才握住杵臼,慢慢捶打起石臼中软糯的米糕来。

姬萦看着那张他亲手打磨出的木质面具,仿佛透过那冰冷的木头看到了江无源温柔的内心。

江无源和霞珠的家人,姬萦早就让尤一问借助云天当铺的关系去找了。只不过,天地如此之大,想要海中捞针,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比起霞珠,江无源的情况更为棘手。

他还记得自己村子和家人的名字,尤一问派人去寻访之后的结果与江无源所知道的相同,当年三蛮劫掠村庄,大半个村子的人都被残杀,躲入山中逃过一劫的山民在一个月后返回村落,埋葬了大量腐烂的尸体。

在那种情况下,根本无法辨认死者是谁。

江无源期望着家人能够逃过一劫,但他的理智其实明白,他的父母和妹妹,已经很可能不在人世了。

姬萦知道这是他的心结,派尤一问去寻,也是想要帮忙解开。只不过,结果并不乐观。

他孤身一人,就连身体也不完整,他的生命中,究竟还剩下什么呢?

只剩下忠诚。

而姬萦在内心发誓,绝不会让他的忠诚再遭到背叛。

年糕捶好后,便是谭细细和尤一问来压制定型。最后才是姬萦带领着众人在桌前切糕。切年糕不用刀,用棉线即可。棉线穿过的年糕,分成一大块一大块,再由一大块,分成更小的小块。

小块小块的年糕放入芝麻糖中滚一圈,就像是长了灰色毛尖的白色兔子,柔软可爱,小小一个,芳香诱人。

百姓们自觉排成长龙,手里拿着家里带来的碗碟分糕。

一名崇拜姬萦的小乞儿,连身上的衣裳都是破的,却特意穿着用瓦片和树叶制作而成的“盔甲”来分年糕。背上还背着一根打磨光滑的木棍,象征姬萦的剑匣。

“大人,我以后也能当女将军吗?”小女孩脸上满是污垢,却难掩那双黑亮的眼睛。

姬萦笑眯眯地看着她,摸了摸她的头,在碗中多给了一块年糕。

“当然,我等着和你并肩作战。”

小女孩离开后,姬萦叫来谭细细,让他查清刚刚那小女孩的身份,若是无家可归,便送去义庄读书习武。

慕春境内的义庄里满是这样在战乱中失去双亲,无处依靠的小孩儿。姬萦派人收容他们,教给他们知识和武艺。虽然其中女孩儿占了绝大多数,但由于俱是孤儿,尚未引起反对之声。

活票席卷全国,这点钱姬萦还不放在眼中。

众人都在分发年糕,姬萦单独拿小食盒装了两份,回了节度府。相比起热闹的南院,夙院所在的东院一片清冷。

“水叔!年糕打好了,你也尝一尝吧!”姬萦笑着将一份食盒递给水叔。

水叔看了姬萦一眼,默默接过食盒。

姬萦看着咕嘟咕嘟冒泡的药釜,说:“是不是要熬好了?我一起端进去吧,正好有甜口的可以冲一冲喝药之后的苦味。”

水叔一声不吭,起身倒药,但是他没直接交给姬萦,而是找了个托盘,把滚烫的药碗放到托盘上再递给了姬萦。

“拿去吧,小心烫。”水叔的声音依然冷淡,但眼神中却有关切。

“多谢水叔。”姬萦笑道,顺便将装着年糕的食盒也放到了托盘上,端着托盘走到了徐夙隐门前,“夙隐兄,是我来了。”

片刻后,门内传来了徐夙隐模糊的声音:“……进来吧。”

姬萦走进屋里的时候,徐夙隐半躺在床上,里衣外只披着一件黑色貂褐,长发散落在柔顺的漆黑貂毛上。

姬萦制止了他起身的行为,走到床边坐下。

“我给你带了年糕来,是我自己打的呢。”她说,“等你吃完药,我们就一起吃年糕。”

即便她不说明,徐夙隐也一目了然了。

他看着姬萦,露出无奈的微笑。苍白的手指轻轻擦拭过姬萦鼻尖和面颊上的面粉。

他的触摸让她一阵心跳加速。

她故作自然地说道:“明天就是冬至了,除了年糕,你还想吃什么吗?我吩咐厨房去做。”

“有你做的年糕足以。”

待药汤半冷,姬萦催促着他喝下了那碗苦药,然后一同分吃了年糕。当两人的腮帮都被软糯的年糕给挤得鼓起来时,姬萦和徐夙隐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明天晚上……你要去逛灯会吗?”徐夙隐低声说。

“当然要去啊,我花钱办的,当然要去看看办的好不好。”姬萦风趣道。

你和谁一起去?

徐夙隐的疑问已经冲到了喉咙口,但他用力抿住嘴唇,将那句话吞回去了。

“你去吗?”姬萦看着他。

“……我不去。”他低下头,轻声咳着。

姬萦放下心来,笑道:“灯会年年有,也不差这一次两次。不过,我可是给节度府里的人放了一天假,让他们明日好有空去逛灯会。”

她陪着徐夙隐说了许久的话,直到发黄的夕阳染遍门窗,姬萦才端着托盘走出了房间。

姬萦走后,水叔忍不住走进了徐夙隐的卧房。他查看了盆中的炭火是否充足后,走到了床边,迟疑地看着床上拿起一卷书看了起来的徐夙隐。

“……公子,老仆有一事不明。”

水叔觑着徐夙隐神色,他并未开口说话,证明他已经猜到他想说什么,并且不想回答。可是事关公子终身大事,水叔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公子想和姑娘去逛灯会,为何不开口相邀?若是担心天气寒冷,身体生变,老仆会准备好手炉、暖车、厚氅毛帽,让公子没有后顾之忧。”

徐夙隐的眼神并没有从书卷上移开,过了半晌,他才轻声说道:

“若是往年,你一定会劝我以身体为重,灯会可以下次再看。”

徐夙隐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自嘲和伤感。

水叔神色复杂,嘴唇短暂地张开了一瞬,却又马上闭上了,似乎是怕冒失的话语脱口而出。

“连你也觉得……我能看灯会的时候不多了。”

水叔脸色大变,脱口而出:“老仆不是这个意思,公子——”

“……我比你们更早预料到这一天。”徐夙隐说,“早在坠落天坑的时候,我就该命绝当场,是姬萦将我从阎王殿拉了回来。此后强撑数年,或许是老天爷也在给我时间报恩。”

风透过窗户的缝隙吹进房间,烛光摇曳不定。

“……恩报完了,我也就没有什么不舍了。”

说谎。

“比起和我这个快死的人去逛灯会,我更希望姬萦能够和一个能长久陪伴在她身边的人,去欣赏那副美景。”

说谎。

他看向眼眶发红的水叔,轻声安慰道:“别为我伤心,水叔。时至今日,我已十分满足。”

除了说谎,他还能说什么呢?

他不想在自己走后留下悲伤,因而只能说出一个又一个的谎言。

哪怕在她端着托盘离开房间的时候,他内心像是一片正在烧焦的草地,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拉住她的手,请求她和自己一起去看明晚的灯会,可他依旧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

他不能在自知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请求她留下来。

除了悲伤,他没有什么可以再给她了。

“公子——”

“出去吧。”他闭上眼,轻声说,“我想休息一会。”

房间里安静下来,过了片刻,响起水叔离开的脚步声。

当房门重新掩上后,徐夙隐强撑虚弱的身体坐了起来,他把貂褐留在床上,转而披上了挂在衣桁上的大氅。

他走到燃着炭火的桌前,坐了下来,从抽屉里取出那一沓外观相似,都没有题名的写本。

他翻开还未写完的一本,继续提笔在上写下他对世界的见解。

他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见过的每一个人,他都极尽详细地写了下来,只为了当他不在人世的时候,姬萦仍能从他留下的痕迹中,获得帮助。

他能够感觉到,藏在那张爽朗外表下不亚于徐籍的野心。他是大夏的臣民,是长在大夏的一部分,他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没有讲过一个国家的子民,不必为一个国家的兴亡而奋斗。

不必活到必须在夏室与姬萦之中二择一的时刻,似乎是上天对他唯一的眷顾。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若有朝一日,天下能够一统,吾愿开张圣听,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他一边咳,一边写。

笔触坚定而有力,仿佛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种方式永远留在这世上。

“贪泉节度使沈敏恒、剑江节度使戚震已亡,然仍有残部,将军霍涛决事如流,应物如响,长吏宋安口若悬河,辩才无碍;”

“南安节度使崔翔宽厚清慎,麾下有一名小吏,乃是幽州柳家后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瞿水节度使张趣、白阳节度使梅召南外君子内小人,非交心之辈。”

虽然写本仍未题名,亦未点名写给谁,但一字一句,俱是他对姬萦的肺腑之言。

夙院中的灯,直到三更才终于吹灭。

翌日是冬至,自太阳下山起便有盛大的灯会,从早起节度府就热闹不断,唯有夙院一片寂静。

当太阳落山后,徐夙隐服用了水叔送来的今日第三碗药汤,一如既往的苦涩难咽,甚至比以往更加。只因今日送来蜜饯的人不在,他吃完药后,蜜饯仍留在浅碟中。

水叔撤去药釜后,院外更是安静,唯有遥远的天边,时不时传来灯会上人们喜悦的喧嚣之声。

姬萦在做什么呢,是在书房处理公务,还是应了某人之约,去了冬至灯会?

他不禁放下笔,在眼前想象起了那副画面。

烛光在青釉三足灯中摇曳,光影交错在他昳丽消瘦的面庞上。徐夙隐垂下眼眸,掩住其中情绪,压抑的咳嗽声回荡在寂静的卧房中。

天色应该已经暗下来了。

但夙院里的夜色却始终没有笼罩下来。

徐夙隐从书桌前起身,带着不解走向窗前。

离得近了,他才发现照耀在窗棂上的并非日落,而是窗外的烛光。他迟疑着伸出手,轻轻推开了紧闭的窗户。

摇曳的、温暖的、起伏不断的烛光,一齐映入他的眼帘。

琳琅满目的灯笼,挂满夙院的屋檐。长廊的楣子上,摆满盛开的兰花。美轮美奂的各式灯笼挂在上方,烛光在嫩黄的兰花上摇曳,跳跃。微凉的月光洒在四方的地上,宛如一层皎洁的银霜。

姬萦正踩在兰花中的一处空当里,努力地伸手向上,想要挂上一盏小老虎形状的灯笼,听闻开窗的声音,她下意识地回头,身体一下失去平衡,踩下了楣子。

徐夙隐本能地贴近窗口,双手长伸出窗棂,一把捞住了跌向墙边的姬萦。

隔着一面半墙,姬萦落入徐夙隐怀中。

她惊诧的面容,温热的体温,手中左右摇晃不停的小老虎灯笼,四四方方的庭院上洒下的凉凉月光,还有风中的兰花幽香,一切都使他难以抑制心中的澎湃。

“你……这是做什么?”他哑声道,微微颤抖的尾音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你去街上看灯会,难免受寒。我就把夙院布置了一下,能搬来的都搬来了。”姬萦的黑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一贯明锐的目光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以往这个时候,我们都在南征北战,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一起逛个灯会,我不想错过。”

她退后一步,想从徐夙隐怀中撤出,但那双揽在她腰上的手,却一反常态地坚硬执着,仿佛一松手,她就会如幻影般消失。

“你为什么……想和我逛灯会?”他怔怔道。

“我不止想和你逛灯会。”姬萦踌躇片刻,直视着他的眼睛,大方说道,“我有很多想和你一起做的事。”

“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徐夙隐的眼神黯淡下来,眼眸中原本燃起的亮光仿佛被一阵冷风吹得摇摇欲熄。

“……没关系。”

姬萦笑了起来。

那被她惧怕的未来,被他说出口后,她反而觉得内心一轻。

“我力气大,身体好,就算你走不动了,也能背着你看遍大江南北。”温暖的烛光照在姬萦脸上,她的笑容璀璨生辉,宛如炙阳,“至于能在一起多久,死生有命,谁也做不了主。”

徐夙隐难以置信地看着笑着的姬萦。

哪怕她的头脑并不记得那段回忆,但她的心一定还记得,她的骨血,她的灵魂还记得。

这熟悉的承诺,宛如十一年前蝶翼扇起的微风,在十一年后变成惊涛骇浪拍打在他的心上。

他眼眶酸涩,微微颤抖的睫毛如同受伤的蝴蝶翅膀。他的目光从姬萦映着自己的瞳孔慢慢下移,最终在某一个位置定住。

他缓之又缓地靠近那淡红的嘴唇。姬萦看着他挺直的鼻梁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她下意识地仰头看他,那双泫然欲泣的眸子,让她失去了一切语言,只剩下难以言喻的心痛,像旷谷中回荡的巨响,冲撞在胸腔之中。

他的面孔越来越近,带着薄弱温度的呼吸扫在她的脸上,好似被蒲公英的种子先一遍吻过。

两人的呼吸交织在一起,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变得炽热起来。

他一步一停,给了她太多后退的机会。

她都没退。

从他轻颤的眼睫中,一滴晶莹的泪珠悄然掉落,恰好落进她的眼中。

他的体温、他的悲观、他的矛盾和痛苦,都随着这滴泪,融进了姬萦的身体之中。

他的嘴唇终于落到了她的唇瓣上,也像蒲公英那般轻柔,带着旅途已经趋近结束的悲伤。她情不自禁地闭上了眼,让还未流出的泪水藏进了眼皮中。

两人的嘴唇反复触碰,在试探中深入、缠绵、追逐。

时间仿佛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她已经不在乎他心中是否把她当女人看待,又是否有一席之地了。哪怕他依然记挂着那个与她有几分相似的山野之女,哪怕他爱的另有其人。

只要他能继续活在她身边,只要他能获得他想要的幸福——就算给他幸福的人不是自己。

那也无所谓。

她想要他活着,活在自己身边。

南极长生大帝,药王孙思邈,各路神仙啊,请听听她的祈求。

她是大夏的公主,更是大夏未来的主人,她理应尊贵无双,拥有世上一切珍宝。

这是她的心爱之人,世间最为珍稀之物。

不要带走他。

不要。

十一月的晚风带着寒意吹拂过院中无数盏形态各异的灯笼。

徐夙隐的嘴唇渐渐从她身上离开。

姬萦缓缓睁开眼,重新将他那张露着悲伤的面庞收入眼帘。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他的眼睛,一寸一寸地划过他微凉的肌肤。

他的眼睛,总是让她难过。她想敞开自己的内心,容纳这破碎的魂灵,将他的悲伤,变成他们的悲伤,将她的快乐,变成他们的快乐。

无论再遇到多少人,她对徐夙隐的喜爱,永远是独一无二的。

“……你会后悔的。”徐夙隐低声说。

他已望见了那份未来,所以竭力想要避免。

“我不会后悔。”姬萦笔直地看着他。

“你一开始或许不会后悔。”他说,“后悔是从你眼前挂满白色灯笼,某次脱口而出我的名字却无人响应,就连今日这样一场灯会,也无法再笑着参加时开始。”

他的声音越来越克制,揽在姬萦腰上的手也松开了。

“对我来说,能触摸到的现在比缥缈无踪的未来更重要。”

姬萦抓住了那只退缩的手。

她坚定无畏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