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察举(1 / 1)

在丞相府集议也不过半个时辰,

站在丞相府大门前,陈远青问道:

“尉公去哪里?”

“回府。”

自己是要回博士宫的。

“告辞!”

李斯的马车也渐渐离去。

马车上,

廷尉史申看着跽坐在马车里的李斯闭着眼睛的李斯。

廷尉肯定想到了方略。

众所周知,廷尉和丞相不和,才没有在丞相府集议时说出来。

廷尉史申说道:“您是否已经想到了方略?”

李斯沉吟片刻:

“你知道,稷下学宫设立的缘故吗?”

“此事有关系?”

“先秦的时候,诸侯国得士者昌,失士者亡,齐恒公用士养士成为先秦时第一个霸主,齐威王下令变法设立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正是学于先秦时的养士之制。”

廷尉史申点点头:“嗯,丞相说的是有道理的,先秦时,公室和私门斗争,吕不韦门客三千。”

李斯顿了顿,继续说道:

“君上已经把儒家、墨家、名家、道家、阴阳家的大贤征辟入朝中,担任七十三位博士,像孔鲋那样的人只在少数,无人可征辟。”

“六国虽然有遗臣,但他们不侍奉二主,隐世不愿意出来做官,推铎也无用。”

“朝中,虽然有公卿大臣的子嗣可以任命,然而,任子是引足救经的方略。”

李斯想了想,沉吟良久之后才说道:

“唯有养士,才能解决朝廷的隐患。”

………

尉府,

廊下,尉缭已经回到府中,王敖接过衣裳。

坐下来,王敖问道:“老师认为,该采用什么样的方略?”

“你认为呢?”

王敖想了想:“任子才能解决秦之困。”

“嗯,葆子为官,高官荐举子弟为官,沾门荫之光,子弟到学室学习律法,就可以继任职务,然而,背离惟才、惟功是举的任贤使能的原则。”

“老师认为呢?”

“军功爵制,奴隶、黔首可以凭借战功博取爵位,然而他们是不能为官的。”

“纳栗千石,拜爵一级,有了爵位,就有做官的资格。然而,民爵最高为不更,他们也不能做官。”

“征辟自上而下,君上征辟有名望、才学和资历的人,笼络名流,搜罗遗才,被征辟的人来去自由,如不从命,也不勉强,然而,像孔鲋这样的人不多。”

“只剩下推铎。”

“让六国那些被流放徭役的犯人,内部之间相互推举贤明的人,出来做官。”

“先秦时,朝廷派遣陈驰劝说齐王建降秦称臣,答应以五百里之地作为他的封邑,朝廷把他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将他活活饿死在当地荒僻的松柏之间,把齐国的大臣流放、服役。”

“六国战败,朝廷将他们的大臣软禁、流放,他们当中,不乏有大批才俊之士。”

尉缭站起身:“准备马车。”

“老师要陈远青的宅院?”

“嗯。”

乘坐马车来到陈家的宅邸,尉缭敲了敲院门。

开门的是仆从喜。

“远青回来了吗?”

仆从喜点点头:“主父请!”

尉缭沿廊道走向正堂。

下了值,陈远青正坐在廊道前桑树下吃饭。

“尉公吃了吗?”

矮案上,一盘炙鱼,一盘苋菜。

“嗯。”

尉缭坐下来:“我听说,你去拜访鲍白令之,举荐他到地方担任县令?”

尉缭这个人,有点“狗眼看人低”,因为面相不好,有才华的人就是不用,比如说张苍,但面相好的,就会来登门拜访,比如说自己。

真不知道他的面相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

陈远青放下碗:“小子规劝过鲍白先生,如果一个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治术,一个绝无机会实现自己的治术,公会选哪个呢?”

“我只是告诉鲍白公,天下很混乱,郡县需要人才,有这样的机遇罢了。”

尉缭点头:“鲍白令之是果断的人。”

陈远青微微躬身,礼数周到:“公为何来拜访我呢?”

尉缭说道:“王公能胜任丞相的职位,必然有过人的智慧,然而王公太固执,这样冒险的事王公是不会答应的,我来和你商议推铎的事。”

“小子有什么才能。”

也只是因为面相而已。

尉缭说道:“我准备写奏,秦的徭役中,有数千是先秦时六国的官员,请他们相互举荐贤明的人,出来做官。”

实在太大胆了。

不愧是能想到离间六国策略的人,

把囚犯释放出来做官,这样的方略寻常人想出来,也不敢施行。

尉缭说道:“你有什么方略吗?老夫看你在丞相府集议中并未提及。”

陈远青说道:“小子想到一条,尉公认为怎么样呢?”

秦朝当官的制度,

先前在丞相府已经议论过,征辟制,推铎举荐,军功,纳栗,自荐和任子。

全都征纳不到人才。

陈远青说道:“公说的,命令服役的人推举贤明的人,令六国旧臣出来做官,固然可以解决祸患,然而,他们之后又应该怎么样呢?”

此子说的不错,

命令服役的人相互推举,固然能获得一大批官吏。

但也足够朝廷培养一批新的官吏。

尉缭没说话,静静听着。

“朝廷实行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法令,现在官吏可以举荐同级或者下级官吏为官,不如把举荐的权力再下放一级,到乡邑。”

“施行察举的制度,由乡邑推选出贤明的人,朝廷派监御史到地方考察他们的律法。”

“如果他们能充任,再担任官职。”

汉朝采用了察举制。

察举制的弊端,推荐权容易被地方垄断,这时候秦律严酷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

贪污一个秦半两,

就被治重罪。

地方官吏有这样的行为,是会被连坐揭发的。

陈远青说完看着尉缭。

把推荐权在下放一层,到乡亭里。

尉缭想了想,开口:“这是很难做到的。”

他面色严肃,继续说道:

“先秦时,朝廷就有举荐的制度。秦之法,任人而所任者不善,被保举的人犯了罪,保举人和被保举人以同罪论处,秦相范睢就是触犯这一条,因此被杀。自下而上,恐怕,还要再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