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1)

刘宏拿着乐安郡那边呈递上来的《陈情表》,在阅读的过程中表情十分多变。

瞧瞧对方写的是什么。

开头说自己这个人命数难言,尚在母亲腹中之时祖母就去了,出生后没有见过母亲就随着父亲上山守孝,每当问及母亲,父亲皆是泣涕涟涟、难以自持。

夫妻感情好嘛,看起来没啥毛病。

虽然这实际上是压根没有的事情,但谁让死人没有话语权呢,陆离自己也不知道亲娘到底是死是活,只能这样让人充满想象的写了,万一有一天亲娘出现了,那就是亲爹误导自己呗,他们长辈之间的恩怨,我一个啥也不知道的小辈真的无能为力啊。

而陆离都不知道,刘宏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他的目光迅速被对方后面的句子吸引。

意思翻译一下就是:我虽然没有母亲,但我父亲又当爹又当娘。

我父亲是四世九卿乐安陆氏的嫡长子,但在上山守孝的过程中,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的,照顾我这个儿子更是事事亲为,洗衣做饭、穿针引线、学问教导、无所不包。

一开始看对方要说爹,刘宏还不以为然,毕竟人生在世,谁还没个爹呢。

但是真的将这几句看下来,刘宏表示自己实在冒昧了,这样的爹自己确实没见过。

别说见了,想都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父亲,所以陆离能够将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写出来,这事八成是真的吧。

刘宏被男妈妈震惊到了:不确定,再看看。

但陆离接下里没有继续写他如父如母的老父亲,改写他为国捐躯的祖父与叔叔们了。

祖父怜爱,月月遣人,时有来信,叔父虽小,事事不忘,总结一下就是身虽远,心若一处。

反正能反驳陆离的人都死干净了,真有人较真说自己认识的他们不是这样的,那亲人之间的相处和与你相处能是一样的,真是一点亲情都不懂。

说完了自己不幸又幸运的家庭情况,陆离接着就开始“噶人”了。

如父如母的父亲突感恶疾离世,我整个人浑浑噩噩之下,竟不知大乱将至。黄巾乱起之时,依旧与家人相隔,不知道他们已经遭厄,为孙为侄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多亏了陛下英明神武,选贤与能,朝中众人也是精诚团结,方有皇甫将军杀破黄巾,国仇家恨一朝尽报。

陆离写的如此情真意切,让英明神武,选贤与能的刘宏表示非常满意。

而且陆离这还没有夸完呢,人家还说朝廷不曾忘记我们,陛下待我们简直让人无话可说,对我这样的布衣白身夺情予职,全都是因为爱臣之心惠及其子孙。

对此,陆离表示我原本是想要辞而不受的,毕竟我要守孝啊,这样一想,忠孝之间竟然难以两全,令人不由潸然泪下,深感有负皇恩。可面对祖父的牌位,我又不由想起了对方在世时教导我的东西。

若祖父在,到底是更期待我只为他守孝,还是接过他拼死也要捍卫的职责为国尽忠呢?

这样一想,我好像突然就得到答案了,当让祖父九泉之下安心方为至孝。

这一段是陆离总结黄巾之乱全家都死了,自己在接受职位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接着就开始逐渐引入真正的目的了,我们大汉自来是以孝治天下的,对待各种老臣各种优待,对待忠烈后嗣也极为照顾,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为了祖父、为了陛下,我上任以来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让祖父九泉之下蒙羞,也让陛下失望。

但我也实在是学识浅薄,全靠各位同僚下属帮扶才有一二成绩。每每想到这里,都要愧疚于我对陛下您的辜负,万万不敢有更高的期盼。

我今年才二十来岁,能有如今的官职都是家族余韵、陛下厚爱,但我怎么能够凭借此看不清楚自己呢。

这天下的人才是如此的多,人人都想要为陛下您效力啊!

这样浅薄的我如何能够厚颜去靠着陛下对忠臣的惠及占据位置,使得陛下错失更好的人才。祖父如果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定然是要训斥我的。

况且现在乐安郡还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啊,我们乐安陆氏自祖先起就受到这片土地的哺育,又在历任陛下的信任下扎根于此,实在难以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离开。

我怀着真诚的心情上奏,还望陛下可以去得到更好人才的帮助,而我也能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成就这番忠孝两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

刘宏看到最后一句忍不住笑了,感觉就像是看到年轻的臣子直抒胸臆半天,最后终于捡起点圆滑来。

对比之下显得前面的内容更加真诚不说,还别有一番可爱之处。

全文属于要孝道有孝道,要忠诚有忠诚,上司下属都兼顾到了,还顺带自谦并大力赞扬了一番中央君臣、在野贤能,却半分媚俗也无。

感情与文采兼顾,字体也是别具一格,刘宏来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满意,如果不是写来拒绝自己的就更好了。

他对陆离自然是有印象的,印象还不少。

陆离——全家死的就剩他一个倒霉蛋,也或许是幸运儿,毕竟全家都死了,就他还活着。

靠着很难评价的运气,陆离在他这里获得了第一个印象。

接着自然就是表彰地方忠烈时的夺情予职,他这个天子倒也没那么容易忘事。

这算是第二重印象——忠烈遗孤,朝廷表彰的典型代表。

宣读诏书回来的使者,通过对陆离的表现以及对方出色外貌的描述,帮助陆离在他这里留下了第三重印象——长得好看。

通过上计考核结果,对方任职时间虽短,却也通过实际表现在他这里留下了第四重印象——不是无能之人。

而此刻这份《陈情表》,则是留下了第五重——有才华。

至于孝顺,仅这份《陈情表》看起来倒是很孝顺,但真孝顺假孝顺谁能说得清楚呢,大汉虽然以孝治国,但他这个皇帝却是有些不相信这个的。

别管孝顺是真是假,这份《陈情表》倒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就像里面说的那样,大汉从来以孝治天下,你看,这不就又有了一个孝顺界的代表人物了,还不赶紧宣传一下。

朝廷风气下出了有名的孝顺人,这也算是皇帝文治方面的一种功绩。

在帝国主人的示意下,这份《陈情表》迅速蔓延开来,“洛阳纸贵”颇有点提前百年出现的架势。

陆离知道这件事情后有点意料之中,又有亿点点难以抑制的尴尬。

感觉就像是写了一篇作文后,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出来。

皇帝无疑比老师权力大,他是直接散播给整个国家看了。

尴尬过后,陆离很快就释然了,他这次算是超超超常发挥了,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往好处想,说不定还能在某些大佬那里留下点好印象,甚至青史留名进度+1.

甚至再使劲往好处想一下,陆离觉得自己以后说不定能够靠着这篇《陈情表》,成为让学子们全文背诵天团中的一员。

不说遥远的后世,就说现在。

文章被传播出去之后,不少人读完陆离这篇文章,当场就开始飙泪,别管人家真心假意,在以孝治国的朝代,你不为这样的孝子忠臣感动,那未免也太不政/治/正/确了。

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人可不会这么愚蠢,哪怕是政/治作秀,哪怕哭不出来,你也至少感叹一句吧。

这要是都不会,那这人的未来真的有点没眼看。

而抛开现象看本质,陆离的目的达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