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1 / 1)

诸朝来我农家乐 酒禅 1838 字 7个月前

徐雪筠家里种的梨都是雪花梨, 最适合做秋梨膏。

“其实之前还种了鸭梨,因为鸭梨比雪花梨软一点,更好煮烂, 但是来的客人果盘都只吃雪花梨不吃鸭梨, 每次都剩下,所以后来就把鸭梨树给拔了,种了别的。”

说话间就来到了梨园。

“虽然我一点也不清楚为什么要叫雪花梨。”徐雪筠,“明明这个梨长的一点也不好看。”

黄绿黄绿的, 是个头尖的椭圆形。

“可能是因为它的花朵吧。”苏轼回忆道, “我记得梨花都是雪白雪白的。”

徐雪筠却还是不理解:“可是其他梨的梨花也都是白的呀。”

但这事嬴政却知晓。

“是因为平棘的一个传说。”

平棘,也就是现在的河北赵县。

雪花梨自古以来便是此处的特产, 嬴政在河北邯郸出生,那时河北最易得的水果便是雪花梨。

相传在比他出生还要早许多的时候, 城东的一个小村庄内住着卖豆子的老两口,他们有一个女儿天生就是白白胖胖细皮嫩肉,出生的时候天上又下着雪花,所以她的父母便给她起名‘雪花’。

嬴政让扶苏在弹幕上打上这个故事。

“雪花姑娘传播了梨树接穗, 使全县的梨树都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子, 平棘梨年年都大丰收,所以为了感谢她, 人们便把平棘梨唤作‘雪花梨’。”

只是嬴政也没想到,这名字竟然在两千年后也一直沿用,甚至久远到难以找到名字的根源。

秦汉时期水果少, 雪花梨已经算的上是不错的水果,所以嬴政把它选做了贡品, 现在正是吃梨的季节, 所以嬴政手边便有一枚。

他拿起梨子, 没想到竟然会在这一枚小小的梨子上看到他之朝代和后世的联系。

当真是奇妙。

他唤来侍者:“让人学着天幕上的方法制作一份‘秋梨膏’。”

蜂蜜不易得,但是也不易坏,嬴政不注重口腹之欲,那几瓶蜂蜜放了许多年也未食用过,今日刚好拿出来体验一下。

徐雪筠没想到自己直播间竟然有人能解答她的疑惑,哇了一声。

说起来她直播间里的游客都挺沉默的,好像是感觉她的直播间挺有意思,但是却总是不说话,农产品哐哐买,门票连看都不看。

徐雪筠是真的很发愁这个,开播五天了,一张门票都没卖出去。

她可是信誓旦旦和他哥打过包票,说她一定能卖出去很多张门票的。

观看天幕的众人发现,天幕突然放了三张优惠券。

【仅限购买门票使用。】

他们脑袋里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天幕锻炼的下意识伸手去抢。

直到一巴掌狠狠拍在他们投影天幕的物件上,被震得手发麻后才缓过神来。

无论抢到没抢到的都仔细看了看天幕放出的优惠券。

满六百减五百五十。

徐姑娘放的门票是六百六十六元。

也就是说减完门票是一百一十六元。

没抢到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你直接说你白送呗,还放什么优惠券啊。

【下一批游客请做好准备,明天早晨到达农家乐,时间三天。】

天幕没有任何解释,好像很忙的样子,撂下这一句话之后任人再怎么发问都没了动静。

刘邦激动的拍着萧何的肩膀:“乃公抢到了!果然咱还是有点龙运的!”

嬴政有些意外的挑眉,他也没想到他只是顺手一点就抢到了。

再一看,这还是一张套票,可带一人随行。

嬴政想都没想:“扶苏。”

扶苏尊喏,接着退下去去准备给徐姑娘的见面礼。

最后一人......

朱棣此时欲哭无泪。

让你手欠,让你手欠。

抢上了吧。

完了,这下是真完了。

*

徐雪筠还在敲梨,虽然下面的梨好摘,但还是有些在顶上的梨是伸手够不到的。

平时她都是搬个板凳踩着摘,但是今天刚好旁边不知道谁放了根棍,徐雪筠干脆就直接敲了。

一个个圆滚滚的梨被敲落下来,再被等在下面的几人稳稳的接住。

“应该够了吧。”苏轼都快拎不动了,“能熬多少啊。”

下一年又不是不结了。

徐雪筠低头数了下:“再把这颗树上的敲完。”

她一边敲一边回答:“我奶奶每年都要送好多秋梨膏出去——你们走的时候也给你们装一瓶,冬天的时候喝点对身体好着呢。”

苏轼一听自己走的时候还能拿一瓶,叹气声一下子就断了,甚至还指挥着:“往左,往左,诶对,那有一个大的。”

诸葛亮笑着摇头,把自己手上已经满了的布袋用旁边的绳子系起来。

敲完梨就该回去做秋梨膏了,这可是个大工程。

先要把这几袋子的梨洗干净削皮然后切成小块。

技术指导——刘姨。

“市面上大部分卖的都是纯的梨膏,但是我们家里老人小孩多,所以一般都还会再加点东西。”

徐雪筠一边说一边往案板上放东西:“老姜,红枣,罗汉果,川贝,冰糖,蜂蜜。”

刘姨诶了一声:“对,就是这几样,老姜去皮后切成丝,红枣去不去核都行,反正之后会捞出来,但是得切成两半,这样更好出味,罗汉果捏碎,川贝一小把就够了,用药碾子碾碎。”

徐雪筠没忘提醒他们:“这是我们梨多,你们回家要做的话,这些东西放一点点——”

她掐了个指尖关节:“就这么一点点就够了。”

好像生怕他们回去自己把自己毒死。

刘姨笑呵呵的:“做法其实一点也不难,难的是处理食材的步骤。”

都要切要洗,麻烦着呢。

幸好他们人手多,一个负责洗,两个负责削皮,剩下的负责切,没一会,一袋袋雪花梨就变成了一盆盆的干净梨块。

徐雪筠平时自己不怎么吃梨,但是见到被洗干净削好皮切成块的梨就有点忍不住了。

她举着手机,鬼鬼祟祟的蹲在盆后,装作是给他们介绍梨,但实际上嘴巴里咔嚓咔嚓的声音就没停过。

看天幕的人一听就能听出来这梨有多脆多清甜,一咬满盈的梨汁就被牙齿压榨了出来。

嬴政看了眼自己面前被削好的同款梨。

他怎么总觉得自己的梨没有徐姑娘面前的梨好吃呢。

不过没关系,他抢到门票了,等明天他就可以去吃梨了。

徐雪筠还是被逮到了。

更准确的说她是被刘姨逮到了,其他人早就发现她在盆后起伏不定的脑袋还有咔嚓咔嚓的声音了,只是一个个都当自己聋了瞎了看不见而已。

刘姨把徐雪筠从雪梨盆边驱赶走了。

徐雪筠就换了个地方蹲着,偷偷拽了一截中午做饭用的哈尔滨红肠啃着。

谁让她的客人说中午想吃一吃豆角宴呢,这下刘姨高兴了,她是不高兴了。

可不得现在多吃点,吃饱它。

梨洗净切好之后放到锅里加一半的水,把所有材料都一起放进去。

刘姨一边搅拌一边说:“不过现在不能放蜂蜜呢,蜂蜜黏,一放就搅不动了,过滤也不好滤,所以一开始得放两块冰糖给个底味,之后再放蜂蜜。”

其他几人还真是第一次看见秋梨膏的制作方法,皆目不转睛。

看天幕的许多有条件的人家,已经准备之后自己也去做两瓶了。

梨废什么功夫呢,徐姑娘放的蜂蜜他们没有,冰糖难道还没有吗,加点红枣,喝个有趣罢了,反正冬日也是要喝甜饮的,这可是宫廷秘方,错不了的。

小贩们更不用说,甚至有不少已经跟着开始做了,争取天幕播完他们也做完,刚好上街去卖。

一定有不少人会来卖。

他得想想,定多少价格合适。

*

梨在锅中熬煮按压,直到都成了什么也看不出来的果肉泥,煮到颜色变得稍微深一些,刘姨就招呼着人拿盆。

盆中有一块大纱布,把梨汁倒进纱布里,再把纱布提起来过滤。

“一共七袋梨,就出了这么一盆半的汁水。”徐雪筠凑近给他们拍,“等会过滤完还要熬,熬的稠稠的,那个时候估计能剩个小半盆就不错了。”

过滤完的汁水又被倒回锅中,重新开大火熬煮。

“这个时候就可以加蜂蜜了。”刘姨取出来了李炎之前看到的两大罐蜂蜜,“秋梨膏是要冲水喝的,糖不够不好喝,所以冰糖和蜂蜜都要给够量。”

把蜂蜜加进去融化在一大锅梨汤里,徐雪筠拿热水涮了涮玻璃瓶,给几人一人来了一小杯:“别浪费,别浪费。”

这蜂蜜老贵了老贵了,别人送礼送的。

几人哪里会不喜欢喝蜂蜜水,就像是李炎生气说他每日喝两大碗秋梨膏一样,不知道的还得让人以为他多劳民伤财一样。

糖是贵物,蜂蜜则是贵物中的贵物。

几人觉得自己来到后世之后是真的吃了不少好东西。

“熬到水量减少三分之一,就需要一直搅拌,防止黏锅。”刘姨拿了一个比平时炒菜要大得多的勺子过来,“然后水量再减少四分之一就可以盛出来了。”

“香味已经出来了。”苏轼吸了吸鼻子。

现在偌大的厨房里全部都是梨糖的香气,这味道闻着好像都能起作用,温暖又润人心田。

最后呈漂亮的棕红色时刘姨就把秋梨膏盛到了一个个小玻璃罐里。

徐雪筠拧上盖子,贴上标签,美滋滋的:“和外面卖的一样。”

对美食的最高评价,卖的和家里做的一样,家里做的和外面卖的一样。

徐雪筠突然有了灵感:“我想画一副秋日雪梨图!”

苏轼都快感动哭了。

“画!我在旁边给你打下手!”

他本来以为这个任务是绝对完不成了呢。

他的三百块啊!终于要到手了吗!

天老爷诶,他们的主播终于有上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