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1 / 1)

穿越考科举 桃花白茶 5517 字 8个月前

第33章

清早, 纪元写完一个大字,又对照“姜帖”上的字, 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还是要请教老夫子,看看如何精进。

写完字,纪元照例做一遍广播体操。

跟很多人说的一样,上班之后才知道广播体操真的有用。

纪元觉得自己每日学习,再不锻炼锻炼,真要成病弱书生了。

活动完筋骨, 再去跑步,最后把东西收拾好去吃早饭。

一路上不少同学跟他打招呼, 也有人好奇他们三个昨天请假做什么去了。

纪元, 钱飞, 李廷自然没说。

毕竟后面两个, 完全是去凑热闹的。

但哪有不透风的墙, 县里的牛家昨天去了三个县学的学生。

而昨天请假的县学学生,不就是纪元他们吗?

传言还说, 纪元厉害着呢, 一去就看出牛生的是什么病,一个下午的时间, 就全都治好了。

牛老爷现在见谁都是笑脸,高兴得不行, 不少去买牛的人户还得了便宜呢。

纪元是去给牛治病的?

丙等堂不少学生惊讶得很,纷纷找纪元解答:“你还会给牛看病?”

“咱们县以前养牛的少, 兽医也少, 你怎么会的呀。”

“我家也有牛, 前几日也病了, 能用你那个法子吗?”

纪元认真解答:“我以前放牛的,跟牛相处时间长,所以知道一点。”

纪元自然不能说自己从得知的方法,只能说自己观察过。

如此谁也挑不出错。

学生们听得惊愕,没想到纪元不仅学习好,还会给牛看病。

跟纪元一个宿舍的陈志良恍然大悟:“所以你们昨天穿的新衣服是牛老爷感谢赠予的,怪不得。”

他们还以为纪元跟李廷是装穷呢,对此还有点不满。

纪元点头,既然都知道了,那也没什么好瞒着的。

原本以为这事已经过去,谁料没过几日,纪元给牛看病的消息传的更远。

安纪村不少村人也把纪元的身世说了出来。

纪元现在可是安纪村小孩们的“噩梦”,考上县学不好,还能给牛治病,多少人都束手无策,就他有办法。

谁家小孩一不听话,家长就会说:“看看人家纪元!”

可纪元是他们能比的吗!

纪元有点过于厉害了!

消息传到县学里,听的丙等堂学生们不敢置信。

在他们看来,纪元虽然今年才九岁,可看样子像是读了许久书的。

不说他的成绩,就说他平时的做派,一点也不像穷苦人家出身。

还有人暗暗以为,纪元是家道中落,所以才成了穷人家。

谁让他浑身的气质不同,平日不卑不亢。

跟穷酸社的人不同,跟铜臭社的人也不同。

但听了那些传言,让不少人瞠目结舌。

五岁的时候,爹娘都没了,寄人篱下在同村的叔叔家生活。

从那之后,就在叔叔家干活,洗衣做饭捡柴,每日如此。

前年叔叔家买了头小牛,七岁的纪元就成了放牛娃,自己个子小小的,还要照顾牲畜。

事情从去年,也就是纪元八岁时有了变化,他放牛正好路过村里的私塾,就在私塾的窗外听课,一听就是一整年。

这一年里,风雨无阻,每日上课。

如果说这还不够惨,那告诉你,平时用的笔墨纸砚也是自己起早贪黑挣来的。

他寅时起床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

毕竟要做了三叔一家的活计,才能去读书,他还要抽空照顾同村大户家的牛,更要挖野菜草药卖钱。

有了这些,再靠启蒙夫子接济,才有写字的笔墨纸张。

若不是考上了县学,现在还是那般生活呢。

中午县学食堂,纪元一进来,就看到无数惊异的目光,眼神里还带着同情。

纪元原本就比他们年纪小,跟自家弟弟差不多大。

没想到他还吃了那么多苦。

怪不得他会给牛看病,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路过的一个士族子弟,忍不住把自己的鸡腿夹给纪元:“多吃点,别饿着了。”

还有个商籍学生干脆把自己的饭菜也拿过来,跟钱飞凑一起:“咱们一起吃吧,纪元你太瘦了,多吃点。”

穷学生们更不用说,眼泪都掉出来了,眼圈通红。

要说县学里穷学生多的很。

可像纪元这样父母都没了的,还是少数。

以前觉得自己家境不好,心理自卑得很。

现在才知道,自己跟纪元一比,过得已经可以了。

一家供他们读书,至少不用自己去挖草药挖野草,更不用放牛。

一直在纪元身边的李廷,钱飞这才知道他的身世,钱飞当场就要哭出来:“纪元,你怎么从未说过啊。”

“李廷,你怎么不跟我讲。”

李廷愣在原地,他也不知道啊。

他跟纪元认识,还是考县学那会。

之后就是一起过来读书,其他的事他一概不知。

更不知道纪元的处境原来这般艰难。

平日里真的看不出来。

其他人偷偷看过来,见纪元还是笑,先谢过同窗的鸡腿,又谢了一张桌子的饭菜,开口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做过的事就不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也不用提了。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我不好好地,跟大家一起吃饭。”

“怎么能这样讲,我要是在你的环境里,怎么可能考得上县学。”其中一个新人震惊道。

在窗外读了一年的书,这环境,他读不下去啊。

这话让本就羞愧的常庆更是低着头。

想到他之前同纪元讲,要是纪元在他的处境里,肯定会理解他。

现在对比起来,纪元的处境明明更加艰难。

“啊!”另一个学生忽然大声道,“纪元!”

众人下意识看过去,纪元也有点好奇,只见这位同学道:“你,你你,你学了一年时间!就考进了县学?!”

这话一出,同学们沉默了。

等会,他们好像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

纪元八岁在私塾窗外读了一年的书,就考到了县学。

六百多人报名的县学,只取前二十名的县学?

“我要缓缓,纪元你还是人吗。”

这句话虽然在很多人的心中,但还是头一次被直白地讲出来。

说话的人赶紧捂住嘴,生怕冒犯到纪元。

纪元平时脾气很好,谁要惹到他,绝对没有好下场!

大家心里都清楚!

谁料纪元听这话也只是好笑地摇摇头:“运气比较好,遇到的夫子好。”

一年的时间启蒙,学四书,这叫运气好。

呵呵。

他们运气怎么没那么好。

“这么看来,你字写的不好,太正常了,一年的学习,还没钱,字要是还能练好,那才是奇怪。”

“是啊,原来是这样,如果你早早读书,这会肯定考上秀才了。”

众人七嘴八舌,本来就是一个学堂的同窗,说着说着,几乎要把纪元夸上天了。

纪元无奈,赶紧摆手。

他也不过占了前辈子的记忆而已。

可他的模样在同窗眼中,那就是绝对的谦虚。

知道纪元的身世之后,所有人对他心服口服。

易地而处,他们绝对做不到纪元这样。

说不定真的一辈子放牛了。

可他却读到县学,甚至还在县学名列前茅。

如此地勤奋用功,真的让他们都自愧不如。

吃过午饭,早就满脸通红的常庆走了过来,李廷跟钱飞下意识去挡,只听常庆低声道:“纪元,对不起。”

他之前还以为,纪元家境还不错,不理解他这种困苦出身的穷人。

更不知道,他在一家不认同读书的环境里,艰难求学有多苦。

现在呢。

现在他恨不得打自己两耳光。

私下没人的时候他确实打了。

他到底有什么脸在纪元面前说那些话,有什么脸质疑他的字丑。

“之前是我小人之心,看你的字不好,就挑拨王兴志他们。”常庆低着头,朝纪元作深揖。

一般弟子拜见老师,才会行这样的礼,如此大庭广众之下,他是真的在道歉。

被提到的王兴志,王兴杰两人,在众人目光下,也咬着牙过来道歉。

“纪元,对不起。”

三个人对纪元行礼,常庆面色通红,满是愧疚。

纪元笑道:“方才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后面还有一句,既往不咎。”

“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

或者是四书《论语》里的一句话。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做过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完成的事也不要再议论,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

这里的人学过四书,自然明白里面的道理。

可学归学,真正实行的,却是少数。

“我不会追究这些事,以后你们也不要再来找麻烦即可。”纪元不会跟这三人真正握手言和。

但也不会永远揪着不放。

常庆再次道歉,似乎真的大彻大悟。

至于王兴志他们,纪元更不在乎,爱怎么样怎么样,不要打扰他读书啊。

不过下午上课,纪元发现更多不同。

同学们同情的目光也就算了,怎么五经博士也是如此。

五经博士看向纪元的眼神满是怜爱。

以前只知道纪元家境不好,却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县学里有几个夫子知道些,但也不好乱说,故而大部分人都不知情。

因为治病牛的事,纪元的身世才被传得沸沸扬扬。

现在整个县学的夫子都知道了。

贫且益坚,这句话用在纪元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五经博士赞叹的目光中,纪元小跑着离开。

哎,大家正常点啊!

他真的没那么惨!

惨的是小纪元,如今的他已经缓过来了。

下午放学,纪元匆匆吃了饭,就去后厨,拿了自己请厨房人帮他买的东西。

看到明显比之前多的物件,还有大人们怜爱的目光,纪元就知道,连厨房帮工的人都听说了啊!

算了算了,还是赶紧去尊经阁找老夫子吧,他不爱闲聊,也不爱八卦。

说起尊经阁的老夫子,纪元至今还不知道他的姓名。

老夫子不让问,他自然也不会冒犯。

老夫子平日看守尊经阁,醉心书画,另一个爱好便是美食。

一个是符曾汤圆,还有县城其他小点心,十分嗜甜。

纪元为了表示感谢,买了许多次点心孝敬,再顺手做些消食的汤茶。

他的字进步那样大,全靠老夫子的指点,纪元自然心存感激。

不过老夫子太爱吃甜,还喜欢汤圆那种不容消化的食物,让纪元有些忧心。

最近闲下来,拜托后厨帮忙采买了食材,他亲自给夫子做吃食。

纪元带着书本课业来到尊经阁,直接去了角门的小茶室,开始做芋泥。

芋泥香甜软和,肯定符合老夫子的胃口,同时又容易消化,化痰生津,适合老年人食用。

纪元在这蒸芋头,做芋泥,又把红枣碎片,冬瓜汤,瓜子肉,时令水果这些准备好。

等到芋头二次蒸好,就能拌在一起做成甜品。

另一边煮了菊花决明子的茶水,快到晚上了,喝这样平和养目的茶水最好。

这边等着水开,纪元顺手拿起今日学的课业温书,只听门外传来脚步声。

老夫子在小茶室外踱步,见纪元起身,赶紧道:“坐下吧,不用起来。”

说罢,老夫子看看茶室里的东西。

这小茶室里,东西原本不多,他喝茶也只为提神,不在意茶水好坏。

可现在,红枣,蜂蜜,决明子,山楂,菊花,各色茶料虽然算不名贵,却琳琅满目。

不止如此,这个小学生还每每带来吃食。

县城里好吃的点心他都买了个遍。

得空的时候还亲手做点心。

老夫子从不觉得自己受之有愧。

他指点出来的书法,绝对拿得出手。

平日他也懒得教人,要不是看纪元勤勉,人又机灵,根本懒得说。

别说吃食茶水了,便是古董名画他都受得起。

老夫子也没把这些东西耗费的银钱放在心上。

反而更觉得纪元的用心更让他暗暗点头。

但今日听到一些传言,老夫子有些坐不住了。

他平日不爱听那些流言八卦,若不是跟纪元有关,他根本不会去听。

谁知道这一听,老夫子忐忑难安,只觉得心疼这个小学生。

一听到茶室的动静,老夫子立刻起身来看。

见学生又是芋头,又是猪油,又是红枣,冬瓜糖,自己剥的瓜子等等,一向对金银钱财不在意的老夫子,竟然暗暗开始算账。

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是小物,对自己这个学生来说,肯定是巨款。

以前老夫子没在意,也是觉得这点东西不费什么银子。

现在知道情况,只觉得吃下肚子的东西,怎么都难受啊。

老夫子心里生出些许愧疚,张了张嘴,又闻到香气十足的芋泥香。

纪元以为老夫子闻到味道想吃了,赶紧道:“马上就好,您在院子稍坐吧。”

老夫子斟酌半天,放了个荷包在小茶室,这才扭头离开。

纪元奇怪,但荷包拿到手里就感觉不对劲。

沉甸甸的,还有银子铜钱碰撞的声音。

啊?

老夫子是在给他钱?

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银钱,打眼一看,至少十几两。

纪元哭笑不得,他平日给老夫子买的东西,算得上用心,但绝对谈不上价格。

这给他,真的受之有愧啊。

稍微想想便了然,老夫子必然也听到那些传言了。

那边芋泥蒸好,纪元赶紧做成小点心,连同茶水,荷包,一起端了出去。

老夫子闻到香味,下意识耸鼻,又看到钱袋被送回来,立刻道:“怎么不收下。”

不等说话,老夫子就道:“这些于我是小钱,对你来说不同,夫子我受学生茶水虽理所应当,却也不能要你辛苦攒下的铜板。”

老夫子一贯有话直说,这也说得直白。

他知道,纪元不会觉得难堪,这学生是个难得的宠辱不惊的人。

果然,纪元并未觉得难堪,只是认真奉茶:“夫子,我真的赚了些银钱。”

“在村里卖了些饲料,前两日去牛家给牛看病,又得了银钱。”

“学生买的这些东西,总共也费不了什么银子。”

“学生受您传授,这点东西,又算得了什么。旁的不说,您借我姜帖,可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这自然是实话。

纪元在县学有段时间,也见过不少夫子的书法,在现代更是看过不少名家书画。

老夫子的笔法深厚,绝对称得上名师。

这样的老师教他,放在其他地方,给钱都不得拜师,更不用说手把手教学。

那姜帖更是有名,纪元才是占了大便宜的人。

纪元说得诚恳,老夫子却不听,相持不下,纪元只在里面取一点点铜板:“夫子,学生只取原料的银钱,多得真的不能要了。”

“亲手给夫子做吃食,就当学生的心意。”

这倒是可以的。

老夫子松口气,心里对这个偶然收下的学生愈发喜欢。

经此一事,师徒二人倒是更亲近了,纪元也在想着,以后再换个花样给老师做吃的。

对他来说不费什么事,又能表达他的感激。

等老夫子批完他的大字,纪元才收拾东西回宿舍继续读书。

回去的路上,纪元摸了摸老夫子一定要给的铜板。

怎么算着算着,他来县学之后真的不仅没花钱,反而银子变多了。

现在算下来,他只要等到年底再卖一次青储料,就够一年的学习费用。

如此看来,考到县学真是不错。

花钱的地方虽然变多了,可总体来看,增项却更多。

这次回到宿舍,里面的气氛就不同了。

或许是知道有人比他们的家境还不好,以前宿舍的别扭劲也没了。

就连李廷的新书拿出来,其他人也不像之前那般嫉妒。

家境这东西,谁也不能左右。

他们不像李廷他们家境可能不错,也不像纪元那般凄惨,能在县学读书,应该知足了。

宿舍气氛变好,肯定是好事,纪元等人写了课业,又互相抽查背书,等到夜晚才准备睡下。

睡之前纪元又做了遍眼保健操。

虽说天齐国也有近视眼镜,如今叫叆叇(ai dai)。

但这东西太贵,而且有个不近视的眼睛很重要,所以纪元每日都要按时做眼保健操。

李廷也跟着做。

宿舍其他人之前不好意思问,现在忍不住道:“纪元,你们每天做的这是什么啊。”

“眼保健操。”纪元道,“可以保护眼睛,延缓眼睛疲劳,不然眼睛坏掉了,读书会更难。”

一般读书多年的夫子都会这样的问题。

赵夫子就是这样。

丙等堂有些学生视力也比别人差。

一听对眼睛有帮助,陈志良扭捏道:“我能不能也跟着练?”

“可以。”

宿舍里众人赶紧起来,跟着纪元一起做眼保健操,跟着纪元做肯定没错!

自开学以后,丙等堂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纪元的身世揭开之后,每个人都对读书更加用心。

一个是现在都三月中旬了,再有半个月,又是一次月考。

还有就是,人家纪元都能努力学习,你为什么不能?

在安纪村里,纪元是别人家小孩,在县学同样是。

家里在县城的学生更能体会到。

毕竟每日都要回家,一回家就能听到家人说,人家纪元如何如何,这话听的他们还没办法反驳。

谁让纪元太厉害了。

一年的学习,考进县学,一个月的用功,字也跟上进度。

这等天才,便是嫉妒的心都生不出来!

夫子博士们对此很是满意。

学生们愿意学,他们教书的热情也更高涨。

县学一切平稳,县衙却还是忙的厉害。

春来早的事让衙门上下忙的团团转,县令还要查漏补缺,准备多培养一些兽医。

本地兽医医术不精,便去寻其他地方厉害兽医来教学。

否则再发生这样的事,也不能只凭运气来处理。

若没有纪元,那正荣县今年就难了。

天齐国四年一个任期,县令今年是第三年。

前两年的上峰评价都极好,不能毁在半途。

正荣县处理得及时,隔壁几个县也跟着受益,县令,县丞,主簿,三班六房的捕快,日日都在外面跑。

等到县里的牛都医治好,再埋了三头病死的牛,又从财政补贴些银子,好让受损的人家再买牛犊。

一切处理结束,县丞拍拍脑袋,还有一件事给忘了。

县丞吩咐左右手:“磨墨,纪元的表彰信还未写。”

他好歹也是举人出身,这种夸赞的信件,必须要好好写,让大家都知道,这事是纪元的功劳。

衙门吩咐的事一件件办下去。

其中培养兽医也是关键。

张兽医没想到,自己最近几年竟然成了香饽饽,今年更是如此。

知道县里想要兽医之后,来拜师的人要踏破门槛。

他其实算个半吊子,好在普通的病症是能看的。

就这还有许多人上门。

看着眼前十二三,十三四的少年们提着礼物上门,张兽医也没全都拒绝。

衙门那边也说让他收徒,回头等府城的兽医过来,他们还要一起再学。

这意思就是,让他选几个当徒弟。

正荣县里七八个兽医基本都得了吩咐。

衙门说的事,他们自然要办。

张兽医准备暂时收四个徒弟,但登门的就有二三十人,他还要慢慢挑。

其中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爹妈领着过来,看着憨厚老实,问了几句,张兽医诧异:“你还识字?”

安大海赶紧点头:“识字的,读了两年的书。”

识字的人学医自然最好,张兽医之前还买过兽医的书,但他识字不多,看得一知半解。

眼下这个少年竟然认字,那再好不过了。

张兽医又问了问:“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安大海。”

安大海爹娘都紧张得很。

学门手艺并不简单,想学徒更是难上加难。

同村纪元他叔婶家,为了让纪利当个账房学徒,送出去多少礼物,每年节礼还要记得。

就这样,账房学徒也没当成,还要先当杂役。

想着当学徒那么难,安大海爹娘也做多跑几次的准备。

只要能收下大海当徒弟就行。

可听说张兽医准备只收四个徒弟,其中一个还内定了。

总的来说也就三个位置。

张兽医皱眉,安大海爹娘以为这事不成,就听张兽医道:“你认识纪元吗?”

纪元?

肯定认识啊!

安大海点头。

“原来是你啊!”张兽医笑,“你怎么不早说。”

“我留的一个徒弟位置,就是给你的啊。”

张兽医把事情来龙去脉讲了。

安大海一家才知道纪元在牛家给牛看病的时候,就跟张兽医打过招呼。

也算给了方子的公开使用权,用这个来换当学徒的机会。

纪元事多,一时忘记传消息给大海,不过张兽医一直记着这事,把徒弟位置一直给纪元好友留着。

安大海一家惊喜万分。

本以为十分艰难的事,这就成了?

安大海本就识字,机会也大,现在加上纪元说项,张兽医当场收了他当徒弟。

这看的一圈人羡慕不已。

“大海,你也帮我挑挑,看看谁适合当你师弟。”

安大海一转身,从被挑的,变成挑人的。

让他一家都笑的合不拢嘴。

虽然安大海留在张兽医家中,安大娘子很是不舍,可大海也十二三了,既然读书不成,肯定要学点东西。

更别说两个村离得也近。

安大海还道:“爹娘,你们回去之后跟纪元讲一下,就说我已经在学了,让他放心。”

“还有,我打的青枣给他送去一些。”

“这还用你说,回头你爹把打柴火卖了,咱们送点鸡蛋给他,再买点笔墨纸张。”安大娘子是个直爽性子,利落安排给纪元的酬谢。

回到安纪村,村里其他人也想送孩子去学兽医的看到安大海爹娘,自然去问情况。

等他们得知安大海已经是张兽医徒弟了,羡慕的不行。

他们怎么就没送孩子去读书。

不对,他们怎么就没让自己孩子跟纪元交好。

算了,后者可能晚了,但先学学字,肯定没错处。

赵夫子人在家中坐,学生天上来。

赵夫子另一个学生收到青枣跟鸡蛋后,在琢磨做什么吃食。

新鲜的青枣直接吃就行,吃食物原本的味道就极好。

这些鸡蛋,还有安大娘子送来的一些水牛奶,倒是让纪元有了别的想法。

老夫子爱吃甜品,他肯定在这方面下功夫。

而且有个东西,是他也很想的。

那就是蛋挞!

但凡爱甜品的,基本都绕不开蛋挞。

现在老夫子不让他花钱买原料,只能在做法上更加用心。

不过蛋挞要烤,纪元就借了食堂的厨房来用。

李廷自然跟着,钱飞听说后,放学也不回家,一定要看看什么是蛋挞。

他们两个知道纪元没事会给尊经阁的老夫子做吃食,这次也想看看是什么东西。

纪元道:“等着吃吧,你们绝对会喜欢。”

蛋挞的做法并不算复杂。

外面的酥皮,里面的蛋挞心搭配起来,味道却极佳。

幸好他上辈子有下厨房的爱好,否则现在想报恩都不知道怎么报。

香喷喷的蛋挞还未烤好,钱飞跟李廷便流了口水。

“真香啊。”

“奶香味,还有鸡蛋味。”

金黄酥脆的蛋挞,流心香软的蛋挞芯,全都刺激着在场人的味蕾。

甚至飘到食堂外面。

纪元拿了四个出来,让钱飞,李廷吃,剩下的趁热送到尊经阁。

李廷跟钱飞吃得不抬头,只能伸出手跟纪元再见。

纪元怎么什么都会啊!

纪元一路拿着蛋挞去尊经阁,一路都是香味。

来县学送县城书信的捕快闻了又闻,县学吃得也太好了,如此香甜的点心,从未见过。

两个捕快脚步停顿片刻,又去研学处送信。

这是写给纪元的表扬信,手里还提着笔墨纸砚等物,全都是这次献策有功的奖励。

说来也巧,上次去安纪村给纪元送物件,也是他们两个。

把信交给教谕时,捕快还忍不住道:“你们县学做了什么点心,怎么那样香甜。”

教谕:?

什么点心。

他怎么没吃到。

好在只是个插曲,捕快事情也多,没多停留便离开了。

尊经阁里,纪元再三解释:“夫子,我真的有银钱,而且这些材料是村里好友家送的,也不用钱。”

“真的,真的。”

老夫子这才点头,不过已经打算自己买纸张的时候,把纪元的份也给带上。

这些事说完,老夫子才咬了口被称作蛋挞的东西。

一口下去,软糯香甜,满口都是清甜的奶油鸡蛋香味,外面的酥皮又是不同的口感。

老夫子看了又看,忍不住赞叹:“你这手艺,绝对登得上殿堂了。”

纪元在石桌上练字,老夫子边吃边看,纪元还道:“夫子不要多吃了,回头积食。”

“知道知道。”老夫子随口应付,又说起练字的关键,“一般人都喜把临摹放在一起讲。”

“实际应该多摹少临。”

临,便是照着原帖写。

摹。则是用薄纸覆在上面再写。

但需要的薄纸既要不透墨,又要能看清原帖的字,不伤原帖,那纸张必然不便宜。

故而一般人多是临。

“既然只能临帖,那就要在临帖的时候学清楚点画的结构。”

“不能贪多,也不能贪快。浮光掠影般练习,根本练不好字。”

“都说雅乐的韵律十足,但练字的时候,也有节奏,一笔一画,先生后熟,先慢后快,落笔无声,字里行间却自有韵律。”

老夫子说着,手指轻点:“恒心,耐心,毅力。”

“缺一不可。”

老夫子随手用茶水在石桌上写了个字,虽无笔,却端正漂亮得让纪元心叹。

他什么时候能有这手字,就算以后卖对联都能发财!

“没出息。”老夫子瞪他,“只想着卖对联,还能卖书画呢!”

纪元不小心把心里话说出来,气的老夫子瞪他。

“卖书画?”

老夫子自然不会纠结那些,答道:“书画同源,故工画者多善书。”

“等你练好字,老夫教你画画。”

“到时候事半功倍,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还别说,纪元练字的动力更足了。

梦想卖书画发财的纪元,第二天一早,看着自己座位上的上好纸张,惊愕得合不拢嘴。

他没看错吧?

昨天老夫子还同他说,摹比临要好,但没有合适的纸张。

现在轻薄不透墨的纸就送过来了?!

他不是在做梦吧。

不止如此,还有两块好墨,更有几本必读的经注。

这不是哪家公子的东西,放错位置了?

不等纪元问,就见严训导,助教郭夫子走了过来。

今日早上,不是郭夫子的课啊。

“纪元,这是县丞大人写给教谕的信件。”郭夫子笑眯眯道,“你来读一读。”

县丞的官职,只在县令大人之下,算是整个正荣县的二把手。

教谕不止是他们的校长,更负责正荣县所有学生。

副县长写给教育局局长兼他们校长的信,让他读干什么啊。

见纪元一头雾水,郭夫子也不逗他了,自己打开信件,开口道:“那我来读吧。”

“程教谕台览:

县学子弟纪元,年九岁,资质上佳,机敏过人。”

剩下的纪元感觉自己听了跟没听一样。

反正大概意思是,你们学校有个学生叫纪元,聪明得很,机灵的很。

为什么呢?

因为他在休息的时候,找到了可以医治病牛的方法。

而且他还大公无私,把方法传授给身边的人,丝毫不谋取私利。

这就是白居易说的“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大丈夫贵在让天下民众都得到惠益,并不是只关心自己一个人的利益。

又说,“君子之德风”,一定会影响整个县学的同窗。

意思就是君子的道德品质就像风一样,会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

最后再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纪元德才兼备,堪称县学表率。

才是德行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有才的人没有德行,就会危害社会,有德但无才的,也不能实行其德。

但像纪元这样德才都有的学生,真是县学学生的楷模啊!

普通人夸一句德才兼备,或许是随便说说。

现在把圣人说的话都拿出来了。

又用现实来印证这句话。

会治疗病牛,这是有才。

愿意分享方法,这是有德。

这还不是德才兼备,那什么是?

这样的人,不是表率又是什么?

纪元满脸通红,捂着脸不敢看众人。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啊。

县丞大人的信,夸的是不是他厉害了。

这还当众读出来?!

他尴尬的都要抠出大别墅了啊。

再结合上面什么君子之德风,还说周围人都会被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影响。

文化人夸起人来,能夸到对方起飞。

纪元感觉他脸上的红意,可能很久都散不掉了。

等他晕晕乎乎回到位置上,拿到轻薄的纸张。

算了!

看在这些东西的份上,夸就夸吧!

他练字的专用纸张都有了,被夸几句怎么了!

他可以忍!

他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