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1)

清晨朦胧的微雨湿润了凤尾村,只觉空气清新,就连门前的杏树都变得格外青翠。

朱标闻言,露出小恶魔一样的微笑。

他一本正经地说:“徐叔在说什么,标儿不懂。”

徐达无言以对,因为他现在觉得身子很轻松,很舒爽,连日案牍劳形,让他头昏脑涨,整个人昏昏沉沉。前几日还在说,想去找个大夫,给他针灸改善,但一直不得闲,就耽搁下来了。

不知道标儿给他喝的什么,症状竟然全消失了,实在厉害。他甚至觉得自

现在有力气出去围着村子狂奔三百圈。

朱标一边愧疚一边笑,表情都快绷不住了。

好在徐达也不是真要跟他计较,只是满脸宠溺地看着他胡闹,远离应天府那个权利中心以后,好像大家的情感又回来了。朱标对上他眼神,就知道这是在看子侄一样的亲切。

“徐叔走了,等把中都的尾巴扫掉,就要去练兵了。”徐达拍拍朱标的肩膀。

建朝已经有三年了,但是北元蠢蠢欲动,周边列国骚扰不断,军事必须要强行才行。

“徐叔回见。”朱标客气行礼。

徐达将中都虚招徭役的事儿肃清,将人发还原籍,这边的人手便空了,做事的人都回去了,他就又上折回应天府,请朱元璋裁夺此事。朱标在凤阳呆久了,对这边的穷困也有了新的感悟。

固然朱元璋想要衣锦还乡,怕还是会像历史上那样,这个计划会中途夭折。

应天府原为集庆,先是东都,后是陪都,一直都至关重要。

而应天府又地处江东道,此处向来有鱼米之乡的称呼,也是文人集中地,其富庶不言而喻。

朱元璋觉得应天府离整个天下都太远了,道路不通,政令不达,想要迁都。

比较钟情于中都凤阳,这是他的快乐老家。

还有长安、洛阳等旧朝故都。

都比凤阳要繁荣些。

朱标在守着麦田,他的实验很成功,在天气一日比一日炎热时,他这三亩地,明显就比旁人的长得好。朱标很快乐,他很热爱这种丰收的自豪感,就连村民也啧啧称奇,觉得很是奇怪,不知道加了什么农药,竟然能让这块地里的麦穗都更好。甚至一

小麦在成熟时,总是有一段炎热的天气,但也会有意外,麦穗的沉重,和麦秆的细弱,让麦子经不起狂风暴雨。昨夜一场雨,一场大风。

吹得麦子东倒西歪,里正立在地头,看着自家的麦子只叹气:“快别下了,这要是再下雨,麦子搁地里发芽可咋办?”而且下雨了地里泥泞不堪,没有太阳将麦子给晒干,也很是愁人。

大家都去自己地里看,见了这情况,都慌得不行。麦场已经压好了,而且分区了,就等着晒麦子,扬麦子,突然下雨了,那地也被泡了。里正第一反应就是着急忙慌地过来找朱标,但是一过来,就停在原地,就见他家门前这块地的麦子很支棱。一点漩涡倒伏都没有。

里正激动坏了,还当是贵人胡闹,没想到真有两把刷子,看着就挺厉害。

竟然能养得这麦子在大风雨下不倒。

“大郎你在家吗?”里正敲着院门,看着周边守卫森严的侍卫,他有点害怕。

但是看见朱标那光风霁月的稚嫩面庞,想想那一大片倒伏的麦地,便又鼓起万般勇气。

“你的麦子....刮风下雨也没倒,你上次撒了啥农药,能跟我们说说吗?”事关种地,大家有好法子都是要交流的,这样的好东西,那是在是太重要了。朱标:?

他被宋濂抓着读书,说什么下雨天的节奏正好读书。

还不知道里正说的什么。

出来一看,就见长势极好,麦穗沉重的麦子,突然间就弯下了腰

“怎么会这样?”之前还说,今年风调雨顺的,估摸着要有个好收成,谁知道一夜过去,就添了这许多不确定。朱标日日来看麦子,见这场景也有些懵,心疼得不行。

里正叹气。

“庄稼人是这样,靠天吃饭,老天爷叫你吃饱饭就不在收

王收麦的时候下雨,老天爷不叫你吃饭,就收麦

的时候下雨,种

他的时候大旱,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里正眼巴巴地看着他,心里有迫切的渴望。

朱标沉吟,灵泉水的事情肯定是不能说,但他也想帮助百姓,看着里正恳求的眼神,他沉声道:“那你去开会,愿意用我这秘药的,拿了桶来提,回家兑水撒在地里。他抿了抿嘴,转头就交代侍卫去烧麦秸,多攒点草木灰水。

里正慌忙跪地,激动得不行,他颤着声道:“大郎愿意给秘药,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往后您有什么吩咐,我老李头就是拼了命,也给您办成。”朱标见他实诚,连忙把他搀扶起来,温和道:“都说做言如做父母,这是我分内之事。

里正又磕了头,这才去跟村民开会了,问问谁家要大郎家的秘药,他还有点愁,要怎么跟村民解释,这药确实挺好,结果一说是朱大人家的,大家就无脑相信。“啥?走走走,他又有才华又亲民,那拿出来的可都是好东西,快提桶,帮忙大郎提水。”

三娘想都不想,小手一挥,提着桶就跑。

她一带头,先前跟着学做豆腐、麦芽糖的几户人家,也跟着回家提桶,还不等剩下的人犹豫好,里正这小老头腿也不瘸了,眼也不花了,提着桶跑得飞快。剩下的众人......

得,这是要抢。

他们瞬间一哄而散,回家提桶。

于是很快就来了一批人,而朱标这时也将大缸中放满了水,将草木灰兑在里面,再将灵泉水滴入。他每日自己喝一滴,剩下的都在系统里面存着,打算过几日做成甜水,给大家分了,村民整体身体素质提高了,也有助于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再有就是存着,给开国功臣每人分一滴,然后剩下的都用来改良种子。

他需要声望。

朱标沉吟,他觉得这个可以和朱元璋说,让他帮着解决,但是怎么说他需要声望,是个问题。

按着历史上来说,就算朱标造反,他八八爹也得夸一声标儿有理想。但问题来了,他没底气。

朱标有点纠结。

声望就等于民心,在封建王朝,想要声望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想要民心,这简直是在剜人家的肉。

但良种至关重要。

朱标想,等这麦子的事儿解决了,他就要着手开始解决声望的事儿

他正在出神,就见三娘站在人群前面,帮着维持秩序,她朗声道:“都排好队,不许

挤不许抢,谁不老实不给谁。

众人:.......

虽然知道她这是玩笑话,却还是认真排队,挨个领水。

“每人两瓢水,回家后自己再拿水兑了,然后算着自己有多少地,撒上去就成。

里正在一旁叮嘱。

领了水的村民都赶紧过来谢恩,朱标笑眯眯地摇头,温和道:“我来的时候,陛下和太子殿下再三叮嘱,说是这天下百姓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一定要秉公执法,里正和村民又赶紧道:“陛下和太子殿下真是贤明啊。”

听见系统提示声望到账的声音,朱标就决定,以后他天天为太子殿下举大旗,他就是太子殿下最忠实的粉丝。朱标心里也有想法,这次实验过,知道这灵泉水对小麦有用,那他想要收集一批种子,等来年再种,看是什么情况。大家对待庄稼,真的很精心,昨夜下过雨,地里还没干,头顶又是火辣辣的太阳,村民就戴着草帽赤着脚,下地干活。一点都不娇气。

朱标心下很是感动,他知道,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百姓,都是如此,大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依旧对种地充满了热爱。见大家做事做得挺好,他当即就决定,叫厨房做些吃食,分给村民,最重要的是灵泉水。

每日三滴,他刚开始吃着还很有用,变化感觉很明显,但是当身体处于一个

很充盈的状态时,再吃灵泉水,就是滋味比较清甜,功效并不显著了。

他每日就吃一滴,这几日也攒了不少。

分出来一滴做吃食,但是做什么吃食,又有些纠结,刚开始是想着做点心,但这玩意儿娇贵,寻常人没吃过,家里的大人可能会舍不得吃,要留给家里的小孩吃。他想了半天,有些纠结。

最后决定一

买只猪杀了吃,还可以煮一堆素菜分了,把肉给孩子不要紧,还能把素菜也全给了。

朱标坐在窗前,看着黄豆粒大的青杏,一边发呆。

他其实有些犹豫,这样请全村人吃,是不是太过张扬了些,后来一想,他是皇太子,全天下都是他的子民,全天下的民脂民膏都在养着他的锦衣玉食,他回馈一点又何妨。这样一想,顿时心境豁然开朗。

他发现自己陷入一个误区,总是很收着,很内敛,担心别人觉得他是圣父。

后世,圣父添上几分阴阳怪气,不算什么好词。

但是现在,管他呢,历史书上寥寥几笔,他干了啥别人还真不一定知道。

放开手去浪。

朱标大手一挥:“来人。”

“大人!”侍卫抱拳行礼。

“去买三只大肥猪,明日做一场杀猪宴。两只你们分了,一只给村民分了。”

朱标交代。

侍卫眼前一亮,顿时高兴坏了。

这时候吃肉可不寻常,在应天府的时候,他们这些亲军都尉也是吃腻肉了的,但是在这个小村落,个个熬馋,离县城比较远,物资也不够丰盛,大家甚至想开片小荒也,自己去种菜吃了

朱标见此,也跟着弯着唇角笑了笑。

第二日。

侍卫很快就买了三只肥肥的猪回来,还请了杀猪匠,一时间猪的惨叫声络绎不绝。

朱标也想去帮忙,刚一去,就见有人在用竹管给猪吹气。

“他也太厉害了,一口气能吹这么久?”他吃惊。

这个活儿,他觉得自己不能胜任。

他的肺活量还行,但是拿来吹猪还是有些不够看。

杀猪匠笑眯眯道:“这位贵人,我们专门靠这个吃饭,都是练出来的。”

朱标点头。

一旁的侍卫看着杀猪匠手里拿着的杀猪刀,紧张坏了,恨不能直接把太子给绑走,让他不要在此处看热闹。“这杀猪腌臜,大人还是不要在此处看了。”

里正犹犹豫豫道。

毕竟这血淋淋的,一般是不给小孩看的。看着面前的大郎不过是个半大的少年,也算是小孩。

朱标摇头:“无事。”

他们以前训练时,讲究得是什么都会,什么都学。要说脏,军训的时候,在泥水里面爬铁丝网都无事。里正也就不再多劝了。

杀猪是很讲究的,只见给猪吹完气,吹得圆滚滚的,再架着在烧满滚水的铁锅里面烫。

这就是传说中的死猪不怕开水烫。

朱标想。

屠户的手像是钢铁铸造的一样,全身都烫透的猪还浸在滚烫的水中,他都能快速地将猪鬃、猪毛采下,剩余的也会处理干净,实在处理不到的,再用火一“干什么都有自己的章法。”

朱标赞叹。

里正不由得笑了,温和道:“是呀,这也是一门持家的手艺,轻易不会外传。”

他好奇地看着,屠户手中的剔骨刀像是有意识一样,轻轻一划,猪就被分割的很好。

不过半个时辰过去,三只猪在几人的合力下,就已经收拾妥当了。

“大人,这肉怎么做?”

一旁的厨子过来问。

朱标看着,笑着道:“骨头都剃了,炖成汤,等会儿炖菜吃,把菜蔬、豆腐等,都清洗干净按着顺序放锅里煮。“肉的话,做红烧肉、梅菜扣肉、炖肘子等。”

“剩下的瘦肉剁成馅儿,包肉包子吃。”

他本来想说做饺子,但是包饺子的话,这么多人,需要的人手实在太多了,还不够折腾的,还是包子好。厨子乐呵呵地点头。

“里正,劳烦你去叫人去村里说一声,中午各家端着碗过来,看着份量分吃了。”

他笑着道。

里正:!

他还以为,这杀猪是给侍卫加餐的,没想到是给村民加餐的。

“这实在太贵重了,哪里能行?”

那猪那么贵,一般人过年都吃不上两口。

朱标就笑了,温和道:“无妨,也是麦收前吃一顿给大家涨涨力气,以后就没有了。”

就见里正抱拳躬身,满脸凝重道:“大人,财不露白,这乡野间,虽说民风淳朴,但难免有地痞坏人的存在,若.....“你说的很有道理。”朱标先肯定他的说法,这才指了指不

在操练的兵卒,笑吟吟道:“太子殿下知道我的性子软,所以才给了这么多的护卫

里正这才不说话去办事了。

他心里感怀,若大明的官员都跟这位大人一样清正廉明,那他们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这边做肉,那边读书的小儿郎们就受不了了。

再好的定力也耐不住了。

一个劲儿地往这边看。

就连朱棣也忍不住咽口水。

说实话,来凤尾村后,确实玩得很是痛快,唯独一样不好,吃食不如宫中精致多样,他都馋坏了。现在闻见这么浓郁的肉香味,实在有些受不了,想要跟着多吃一点。

就连朱标也忍不住侧眸。

更别提整年不见肉味的村民了。

油脂炝锅的味道霸道又浓烈,一下就能传出去很远,那个味道根本拦不住。

大家一听里正说要来吃东西,都有些不好意思。

这可是肉。

他们这一年的日子不好过,土地都被收走了,就算是家里有一点余钱的也贴补完了,故而都很久没有吃上肉了。“我们拿点东西过去吧。”三娘迟疑着道。

但是环顾周围,家里穷得叮当响,就只有几颗鸡蛋还拿得出手。

很多人家里都是如此,但还是拿出自己家最珍贵的东西,又端上碗往村东去。

等人齐了,闻着肉香味,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些忍不住。

前些年,不知道饿死多少人。

现在建立新朝,前两年凤阳地区减免赋税,大家都攒了点粮,吃了几顿饱饭。

从去年要修建中都开始,就不成了。

贪官污吏实在可恨,强占了他们的地,又强征了徭役,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原本宽裕些许的家,也跟着空落落的。而现在,这一切,又因为面前的大人而好转。

大家心里感激,也愿意把最好的东西拿来送给大人。

但是这肉味是真香啊。

看得人神志不清。

好在一

很快就做好了,许多菜品都用大盘子盛了,就连猪下水也妥善处置了。

被厨子炮制得很好。

“分肉咯~”里正扬声喊:“承蒙陛下、太子殿下隆恩,让小大人给我们分肉吃,是我们的福气。朱标:.........

不是你们吃饭前非得来一场领导讲话吗?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就见厨子已经单给他炒了八个菜,这才笑着道:“这是给您单做的,大锅饭总归没有小炒好吃。朱标顿时笑,他也喜欢吃小炒,乐呵呵道:“宋先生、两个总旗,过来一起吃。”

他一转身就对上朱棣眼巴巴的眼神,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微笑着道:“当然,还有我们的小四郎。”朱棣顿时嘿嘿笑起来。

“你要是馋了,耐不住了,可以回家去。”也不一定非得在村里候着。

朱标主打一个民主自由。

看着少年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水润润惨兮兮:“大哥,别赶我走。"

他在这当老师当将军,特别快乐,根本不想走。

一个总旗还拎了酒来,笑眯眯道:

“这是我从应天府带过来的,想着要是有小兵立

力了,赏一碗酒喝,

比啥都好使,今日借花献佛,这酒就献出来,宋先生、殿下,一同喝

朱标笑了笑,温和道:“今日你们可以尽情饮酒,我和四郎就不必了。”

总旗点头,他也不敢叫太子殿下饮酒。

几人吃的宾主尽欢。

就是一

村里的情况有点复杂。

因为朱标把灵泉水放到大锅里面,只不过被稀释的过分,大家还能保持吃完后很久才发作。

于是家里为了抢茅房,快要打起来了。

里正在家美美得吃肉喝酒,但是片刻后,他感觉到肚子里的难受,顿时想要哭了,他腿脚不灵便,短短的路程就显得特别长。好在他儿子看出他神色不对劲,怕他污了房间,当即拖着他就往外走。

就连一直清风朗月的宋濂,也在喝茶时面色大变,忍了片刻,还是道:“可有草纸?”

朱标拉开抽屉,给他们每人递了一份,露出恶魔的微笑:“我劝你们现在赶紧去找

茅房或者隐蔽的地方。

众人刚开始还有些不解,片刻后,冲得比谁都快。

朱棣琢磨出味道不对了。

他见过这个笑。

之前给他一杯水喝,喝完之后,就是这样神经兮兮的坏笑,然后他就捏着草纸,向着茅房撒丫子狂奔。“大哥,你为啥?”他满脸欲言又止。

甚至还有些嘚瑟,看吧,我哥就算是整人,也是先整我。

我跟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不一样,在我哥心里可重要了。

朱标满脸深沉,他一理袖子,压低声音道:“有一夜,我睡着了,梦中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他踏着七彩祥云,从远处飞来,看见我就停了下来,说看我骨骼清奇,是一个修仙的好料子,非得传我一秘方。”小孩瞬间瞪圆了眼睛,听得津津有味,见他停下来,还要催促他快些说。

“然后,他挥了挥手,手中不知道拿着什么,就那样发出霞光万道,紧接着还有仙乐传出。

朱标又停顿片刻,吊足了小孩味道,这才笑眯眯道

“被光芒笼置后,我感觉身体暖洋洋的,他说传授我仙术,让我不要告诉别人。但你是我最喜欢的弟弟,我告诉你以后,你要帮我保密。“这个仙术就是让人拉肚子吗?”朱棣眼神纠结,满脸都是为什么神仙坏坏的。

朱标:........

“你不懂,人类无法承受神仙的仙术,所以要把人体内的毒素都给清干净。”

前世的微商是这么说得吧?他有些不确定地想。

朱棣这才恍然大悟地点头,他压低声音道:“大哥,你放心,我绝对会帮你保密,就算爹问我也不说。”“那娘问呢?”朱标故意为难他。

这个问题,超乎小朱棣的想象了。半天才满脸纠结道:“也不说,为兄弟两肋插刀。”

朱标哈哈大笑着揉揉朱棣的小脑袋,垂眸看着他,心想,未来的永乐大帝此刻还是个天真会被哄骗的小孩。经过一个时辰的混乱,村里总算安静下来。

朱标还想着这要是村民们闹起来,说他的事物有毒,他该怎么安抚,没想到大家却根本没有这么想。就连里正都在感叹:“年余没有碰过荤腥了,猛一下吃这么香,这肠胃真是受不住,糟蹋好东西了。”朱标:.....

感谢人民的淳朴。

他笑了笑,没有接话。

而兵卒们也是哀嚎一片,但他们经常训练,很快就发现其中不同。

他们好像更加有劲,耐力也更好了。

总旗满脸激动,压低声音问:“殿下,您是给我们加了什么好东西吗?”

朱标点头:“宫廷秘药,很养人的。”

总旗信了,并且对他更加推崇了。有好东西愿意拿出来给寻常兵卒用,实在是让人心中感怀。

“你们能够拨过来,以后就是我的亲兵了,我有好东西,自然惦念着你们。”朱标笑着道:“就是在偏远乡村,你们受委屈了。总旗咧着嘴笑::“能跟着殿下,是微臣的福气,并不觉得委屈,您快别说了,实在是折煞微臣了。”朱标笑了笑,满脸温和:“等房子建好了,你们就不用这么委屈了。”

总旗又连忙道:“不委屈不委屈。”

他是真不觉得委屈,作为亲军都尉,天子近臣,若不能在陛下面前露脸,那在储君面前露脸,也是极好的他现在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

两人寒暄过,就各自散了。

朱标按着往常的样子,先去地里看了看麦穗,这才放心地回小院。

小院现在被收拾得特别漂亮,那院子前的篱笆边上,还种着牵牛花,细细嫩嫩的藤蔓爬在篱笆上,开出紫色的漂亮喇叭花。不似宫中华贵,别有一番静逸。

宋濂自觉今日丢了脸面,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肯出门,这样美好的春光,他也不肯看上两眼。

又过了几日。

天公作美。

天气一日热过一日。

在阳光的炙烤中,麦穗熟了,彻底黄了。

之前还在树荫下乘凉的人们,瞬间蜂拥而出,各自在地里忙活着。

朱标还割了几刀麦子体验生活。

他看着百姓们忙,终于知道什么叫抢收。

一兜窝窝头,一坛黄酒,渴了喝点饿了吃点,天还不亮就起床去割麦,天完全黑透了,才回家。

还会派人去卖场睡着看护。

他看着好玩。

却不知村名都快要感动死了,还去寺里给他的长生牌位烧香,没有他来,他们哪有这样的机会。

又是能拿回自己的地,又是有很好的农药增产。

他就是他们的福星。

值得他们一辈子感怀。

上次还请他们吃肉,那可是肉,他们一辈子都没怎么吃过肉。

一心为他们的人,他们能感觉到。

想到再有一年对方就走了,便觉得心酸至极。

“等大人走了,我们给他筹备一个万民伞,一路送回应天府,让他风风光光的升职。”

“好主意好主意。”

"那我攒攒布头。”

“我家没布,我回家就抽空织。”

大家在寺庙里商量好了,这才各自散了。

正好从应天府中运过来一批西瓜,又叫人挨家挨户送一个过去。

谁知里正和三娘结伴过来了,吞吞吐吐半天,才知道说是问这啥啥,咋吃的。

朱标瞬间心酸起来。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笑着道:“这是西瓜,用刀切开,再切成小块,吃起来很甜。

里正这几天晒的黝黑,脸颊上甚至黑的泛明光,他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

“原来这就是西瓜,我倒是听过,就是没吃过。”

看着他略微有些局促的笑容,朱标就笑:“那多简单啊,我回头叫人送点西瓜苗过来,你们自己种了,到时候留个瓜熟透点,种里正眼睛顿时亮得不像话。

“您真是我们的贵人。”

有他在,多了多少以前不敢想的好东西。

娃们也能读书了,一年没吃肉,也能吃上肉了,就连种麦子,这读书了都能种得更好。

他给的农药,他们回去撒了以后,那颗粒硬是又饱满一点。

今年有个好收成。

明日再晒一日,收归粮仓,未来一年都不愁饿肚子,要是逢年过节,说不定还能吃上白面馒头。

这日子光是想想就觉得很有奔头。

“你别说,上次吃了顿肉,虽然当时伤了肠胃,但是老头身体都利索很多,还是得感谢您。”里正又笑着道。朱标也跟着笑:“那要感谢太子殿下慷慨解囊,都是他出钱买的肉和菜。”

里正立马恭谨道:“草民谢过太子殿下恩典。”

目送里正和三娘离去后,朱标就给李善长写信,问他要一些西瓜苗,带着土球运过来,要在此处种西瓜。不曾想,来的不止有瓜,还有李善长。

老头现在穿着道服,一身肃静,看着朴素极了。就连神态也是极温和的,见了朱标就拱手作揖:“大人。”朱标连忙上前扶起他,笑着道:“李先生,你怎么来了?”

李善长幽幽道:“托殿下的福。”

朱标懂了,他来凤阳,揭开了这里的一些事情,而李善长作为督检,是第一负责人,他原就递了折子要请辞回家种地去。一直被八八爹给压着,结果出了凤阳的事儿,他便失了所有的依仗。

朱元璋没有明着斥责他,却直接准了原先压着的请辞折子。

“做一个乡野老夫,也挺好的。”李善长满脸感慨。

最重要的是!

系统发布任务,让他教给别人种植西瓜的技术,然而太子不在,他这任务不经他点头,根本不推进,他都快愁死了。接到太子殿下要西瓜苗的信,他当即就收拾行李,把自己送过来。

朱标客气地把他往屋里迎,宋濂也连忙迎出来,客气地打招呼。

等众人坐定,要倒茶的时候,就听见他一本正经道:“殿下,上次老臣在你这里喝的茶水甚好,这次还能喝吗?”他眼巴巴地看着朱标。

不能叫他一个人丢人。

朱标看着他的眼神懂了,这说的就是灵泉水,能叫人拉肚子的,宋先生却不知,这对人身体也是极好的。“咳,有的,宋先生要喝吗?”他问。

看着宋濂满脸纠结,片刻后才壮士断腕一般:“喝!”

纵然会出丑,但是喝完真的轻松又舒服。

朱标笑了笑,往水壶中投了半滴,他即感动于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一直很用心的辅助朱元璋,又生气于系统揭示他亲弟谋逆通倭。谋逆倒也罢了,反正他成功不了。但是通倭非常让他恶心。

他在现代的爷爷打过小日子,就连她奶奶都会投地雷,据说可以投中二十米外的一个小点。

他爷爷失去了右臂,他奶奶失去了左眼。伤痕和残害就在眼前,他根本忘却不了。

他就只给了半滴,还是三人分着喝。

如果发现他通倭,他会亲手杀了他,朱标眸中杀意崩现,却在抬眸的时候,转化成一片温润。

“宋先生、李先生,喝茶。”

“殿下客气了。”

“谢殿下。”

宋濂迫不及待地举起茶盖,却极为温柔地慢慢品着,那清冽甘甜地滋味在舌尖滚动,让人不舍咽下去,只想细细品味。李善长刚接过茶盏,就看见宋濂的表情,顿时有些诧异。

他们两个不对付,应该说淮右集团和浙东集团不对付,他们还是会研究对方。

宋濂固然幼年家贫,但是他学问好,很快就出名发达了,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好东西,他都是见过的。可对于乡村的一盏茶,甚至还有茶叶沫子,他都这般珍惜,可见是真的不寻常。

李善长也慎重了几分。

细细品味。

“清冽如山泉水,甘甜如天上水,茶叶逊色几分,倒是这水,实在美妙。”李善长也爱上了。

宋濂不说话,珍惜地品完,接过一旁侍卫递过来的草纸,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善长有些懵,这人有些不讲礼节啊,竟然对殿下如此不敬,他定要给陛下上折子,好好的参他一本。然而-

片刻后,他就面色大变,忍了又忍,接过殿下递过来的草纸,夺门而出。

半个时辰后。

他看着宋濂咬牙切齿。

死老头,自己跳下河也要拉他下水,真是坏透了。

他才刚来第一天,就要在殿下面前留下这么不好的印象。

简直让人忍不了。

宋濂看着他后槽牙都要咬碎了,却但笑不语。

而朱标看着两人闹,倒是老神在在,丝毫不以为然,笑眯眯道:“明日把瓜苗分一下,尽快种到地里才放心。”李善长连忙恭谨应是。

第二日,他那就忙开了,侍卫给每家分了三棵瓜苗,都是嫁接好的,并且还有李善长带来的农人教他们怎么种。朱标也给自己地头种了几棵西瓜,笑着看向身旁的李善长,温和道:“新麦子已经晒好了,昨日也去淘洗过,今日磨了新面,做鲜肉馅饼来吃,尝尝这小麦的滋味,可有什么不同。他还让人往应天府送了三百斤,足够他爹妈和一群兄弟姐妹吃了。

他来了以后,看着这么多手足,他沉默了,朱元璋是有名的爱马皇后,还非常敬重她,离不开她,事事以她为先,都免不了有那么多妃子和孩子。朱标叹气,他还是喜欢一夫一妻制。

纯情标就这样想。

“新麦?”李善长想恭维,实在想不出词,毕竟太子殿下才来多久,这地也不是他种的,就算麦子好吃,也不与他相干。“既然是殿下的一片心意,那老臣自然不会辜负。”他笑眯眯道:“殿下,你觉得老臣把嫁接技术教给村民怎么样?”他!要!完成任务!

朱标点头,笑着道:

“可以呀,甚至可以写在邸报上,若是旁人看了,学会了,又能养活一批人。”

李善长就笑:“善!"

那太好了真是。

新麦蒸出来的馒头比较黏,还比较黄,但吃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麦香,甚至还带着回味无穷的清甜。

“咋感觉甜甜的越吃越想吃。”李善长刚开始是不太看得上馒头的。

这东西有什么好。

他以前都吃腻了。

但是太子殿下这里的不一样,馒头好吃的厉害。

“嗯,你尝尝这个,里面加了麦芽糖,还加了羊乳,吃起来还有甜甜的奶香味。”

朱标给他递一个很小的馒头。

李善长:?

他虽然穿着简朴又说自己要种地,但就是响亮的口号做给陛下看而已,没真打算实施。

但是来了这小村落,竟然吃干馒头,他甚至在琢磨是不是无意间得罪了太子殿下,才让对方这要是不动声色地敲打他。而一旁的宋濂见他转八百个心眼子,心里鄙夷,嘴巴却没停,一直嚼嚼嚼,笑眯眯道:“殿下,这麦子经了你的手,都好吃许多。”朱标客气道:“是上天垂怜罢了。”

上天二字,戳中了李善长脆弱的肺管子,他从得上天示警以来,日日不得安眠,不是时而呕血便是体弱难支,请了大夫,旁人只说他略微疲累,多注意就好了。然而他知道,不是。

这就是提前知道天机的惩罚。

他机械地将小馒头放在嘴里咬了一口,正想该怎么破局,他嚼了两下就不动声色地加快了。

味蕾有自己的想法,极为喜欢面前的奶香小馒头。

“真好吃。”李善长感叹。

他打算再拿一个品品味,就见蒸屉里只剩一个小馒头了。

而宋濂显然也虎视眈眈。

那怎么行呢,他李善长的东西,谁也抢不走。

他伸手就要拿。

却听见--

“殿下,此小馒头吃起来麦香、奶香都有,还有清甜的味道,实在是可口极了,老臣贪嘴,多吃了两个,剩下这一个,便给您吃了吧。”宋濂满脸恭谨,等说完了,还挑衅地看向李善长。

老头,想和我抢学子。

啧。

李善长本就胸口闷,顿时气得险些稳不住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