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1 / 1)

朱标喜悦之际,顺手点开系统看了一眼,见唐胜宗在逆臣录,登时眉眼微凝。

十八岁跟随当今起兵,是二十四武将之一。这样的履历说出来,也是很能唬人,这一群人可是从濠州时,微末中一起起事。

可惜在逆臣录。

不过逆臣录的成因比较复杂,只要不是通倭这种,一听在他心里就要判死罪的,他都愿意再考察。

朱标笑了笑,客气地拱了拱手道:“唐大人。”

两人寒暄过,找了个茶楼坐下,就听唐胜宗满脸骄傲道:“近来天气寒冷,臣得了一个新法子,可以用最低的代价,保证百姓能够取暖。”

他有点心虚,这东西乃天机示警,并非他个人所创,刚开始也不敢拿出来,但是看左相都开始去城郊种瓜,这像是一个信号,大家这才动起来。

朱标闻言,满脸认真道:“唐大人请讲,若你能有如此成就,必然封侯拜相啊。”

这是解决寻常百姓的好东西,朱元璋喜欢,他也欢喜。

唐胜宗笑了笑,心想他可是在逆臣录,不被抄家灭族已经是侥幸,封侯拜相罢了吧,就怕死的更快些。

“臣感恩陛下、殿下的恩德,这才做出这些来,又怎敢挟恩图报,以区区小事就要封侯拜相。”他连忙推辞。

但一听封侯,还是笑得见牙不见眼,高兴坏了。

就算封不了,听着也高兴。

“唐大人请讲。”朱标轻笑。

“说来也是奇了,臣那一个门人,极为怕冷,整日里缩手缩脚的,突然间也不怕冷了,臣就问他,他说是在参政家开的店里买的无烟煤,把自家灶台的烟道改到床下面了,做完饭铺一层无烟煤,把灶台一封,一晚上都暖和。”

唐胜宗满脸感叹:“殿下,我大明得天庇佑,此物若能推行,在今冬必然能活一大批老百姓。”

朱标也跟着欣喜起来,快乐道:“如此甚好,父皇忧心百姓久矣,整天盼着他们能够吃饱穿暖。”

他拿出来这,不就是火炕吗!

虽然解释的比较简单,但这种法子是可行的,就连后世,在东北极冷的地方,也能靠着火炕过冬。

“唐大人此举,真真功在千秋。”朱标拱了拱手,夸赞道。

但夸完他有点慌,因为之前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在他面前吐血倒地的场景,让他心有余悸。

甚至拇指弯曲,做好了掐人中的准备。

好在——

唐胜宗很坚强,他的症状也不大明显,就是胸口有点闷,还能忍。

“这无烟煤又便宜又好用,刚开始参政送过来的时候,我还当他和我有仇,想要我的命,没想到,竟然真的不错。”

唐胜宗幽幽叹息。

朱标懂了,他的一个门子这句话是托词,就相当于前世的我的一个朋友。

这就是他想出来的。

但这种好事,为什么要用托词,他有些不明白。

中间肯定有他不知道的事。

不过穿越到明朝以后,他的运气确实好得厉害,想要什么,立马就有臣子奉上。要不是看大家身上没有现代的味道,他都怀疑他们是不是也穿越来的。

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些人牛到像是穿越人士,还不少。

朱标这样想着,面色愈加谦和,温声道:“大明有诸位,是大明的福气,这火炕若是能成,此等利民之举,孤定要禀明父皇,封侯指日可待。”

唐胜宗顿时高兴地满面红光,天机垂怜,未来的事尚且没有发生,只要他拿捏住这次的功劳,那他以后别再想着什么谋逆,定然无事。

想着面前之人英年早逝,他心里也有些惋惜。对于他们和皇帝不够亲近的人来说,马皇后、太子殿下是最后一道可以求情的地方。

若皇帝是一柄锋利的宝刀,二人便是刀柄、刀鞘。既能护刀,也能护着外人不被利器所伤。

况且朱标乃名正言顺的大明继承人,他允文允武,理智温和,作为收成之君极好,大家的日子也好过。

若他没了,当今这么多子嗣,怕是又要灾祸四起。大家刚过上几年安生日子,不想再横生枝节。

见唐胜宗满脸高兴,朱标随口问了一句:“这世界上,也不知道什么最轻。”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只要读过九年义务教育,就没有不知道什么最轻的。

他隐含期待地看向对面的男人。

“棉花吗?还是蚕丝?”唐胜宗猜测。

朱标有些失落,对方的回答,和现代没有任何关系,他这才让侍卫去跟朱元璋禀报一声,就跟着唐胜宗一起走了。

两人骑着马,慢慢地走着,唐胜宗见他亲切好说话,心情放松之下,也说得多了点。

“靖海将军马上要出海练兵去了,他一走,我这心里空落落的。”

他心里有点什么事儿,就此去问问他,这一走,便是不知多少年。

朱标:!

靖海将军,出海。

这几个字听得他高兴,他就喜欢水师兴盛。前几日还想着朝廷缺银子缺黄金怎么办。

没关系,倭寇有。

倭寇家里没有,倭寇的地下也会有。

倭岛的矿藏虽然不丰富,但是能够让穷困的大明短暂地度过一下难关。

朱标一听,就在心里记下了。

但面前的火炕同样重要,想要渡过小冰河时期,这样的保暖手段就格外重要,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很快就到了唐府,他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

“修的真不错,很是典雅。”朱标夸赞。

唐胜宗便笑,温和道:“臣一等一的大老粗,不懂这些,都是内人收拾的。”

朱标笑了笑。

在客厅稍坐片刻,就能感受到热气上涌,身上的缂丝银鼠袄子瞬间沉甸甸的发热。

这种热气并不燥,极为舒适,而且改制烟道很简单,无烟煤也很便宜。但很多百姓家贫,舍不得把钱拿来买无烟煤,用柴火也是能替代的,这样一来,倒是极好的。

“确实不错。”朱标眼前一亮。

唐胜宗喜不自胜,随着太子殿下的认可,他就看到任务完成的提示,他胸口一瞬间闷的厉害。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觉得舒服很多。

“殿下觉得此物可以推行吗?”他眼巴巴地看着他。

朱标点头,温和道:“孤觉得行。”

唐胜宗顿时高兴坏了,他搓着手道:“那臣就放心了,明儿就递折子,定不忘殿下恩德。”

朱标点头,起身走了。

第二日他才知是官话中隐藏的意思,不忘恩德的意思是,折子中,说是他也参与了火炕的研究。

“儿啊,出息了。”朱元璋夸。

朱标接过折子看了看,半晌才摇头:“唐大人这是怕您不同意,扯我做大旗,这物件确实是好东西,合着胡参政研发出来的无烟煤,若是用好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朱元璋笑了笑,有些好奇问:“这煤素来夺人性命于无形中,此物经胡参政处理过,当真没有隐患了?”

煤的好处很多,便宜,一点都能烧很久,只要不抬价,普通百姓也用得起。他为着今年冬季格外冷的事情,已经忧心许久,能够解决,确实让他心情愉悦。

“几乎没有隐患了,若是不放心,多实验就好,在一处密室点燃煤炭,放几只老鼠进去,一切明了。”

朱标道。

“不错。”朱元璋索性叫人拿来看,点燃后确实没有毒烟的味道,他这才笑呵呵道:“天佑我大明,得此神物。”

两人说过煤的问题,就见胡参政写一道推广的折子来,要不伤民,还要能办事,胡惟庸看着任务完成的进度条动了,顿时喜不自胜,回家就开始想法子。

朱标听见声望到账,也满意地笑了,真好,希望快点攒出声望,打开商城看看。不说有仙丹,最起码要有点能用得上的好东西。

他处于这个位置,每日看着奏疏,简直触目惊心,历朝历代能让百姓吃饱饭竟然是统治者最高的赞誉。

也是他努力的方向,他想让百姓都吃饱饭。

有生之年,定然要走一遍郑和走过的路,把那些利于民生的东西带回来,让大明百姓都能吃饱饭。

吃饱穿暖。

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想达成的愿望。

朱标正在出神,面前就被摆了一沓奏折,就见朱元璋笑得很是和蔼可亲,笑吟吟道:“标儿,这点子奏折就交给你了,咱去给你娘买点果子吃。”

朱标:?

朱元璋拍拍屁股走了。

他原就是个武将出身,更喜欢打仗而非端坐在案前批阅奏折,发现朱标事事妥帖以后,更是心中欢喜。

感叹老朱家后继有人。

朱元璋不顾朱标龟裂的表情,快活地给自己放半天假,陪陪老婆看看孩子,这才是他儿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梦想。

他先是去了大本堂,听着里面朗朗的读书声,心中愉悦,但是走近了,便耷拉下脸。

因为——

夫子又在揍他儿子。

他捋着袖子想上前阻止,就听见他那四儿梗着脖子道:“我就是不服气朱子!”

时下对朱子学说多有推崇,他一句话就能得罪朝中半数士子,夫子对他也有些无奈,举着戒尺警告:“有些话,皇四子尽管埋在心里,不可四处言说。”

“事无不可对人言,我不服他的学说,便是不服,他是什么样的霸道学说,竟然不让人质疑?”

朱棣眉眼灼灼:“从古至今,从春秋时诸子百家,到如今学说一直更迭,凭什么他就要排斥异己?”

朱元璋点头。

这话说得没毛病。

夫子翘着胡子,皱着个眉头,颤声道:“你不学,又如何得知旁人的学说不好?”

“我学了,并未奉为圭臬罢了,便是朱子活着,尚且要和伊洛之学二程齐名,尚且要和陆九渊在太极、无极这等心学上长期辩论,到了先生口中,便是理学至上,是先生欺我小童学术不精,强行规划吗?”

朱棣脊背挺直,昂着小脸:“朱子墓前之木拱矣!”

朱元璋听得满心舒爽,他儿子嘴巴真是没白长嘴巴。

但是夫子气得高高抬起戒尺,眼看着就要愤怒的劈下去。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

一时间众人皆跪地,山呼万岁。

朱棣本来还满脸倔强,他见了朱元璋以后,顿时委屈巴巴:“我学了,大哥说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不要小看任何未知的东西,但是也不必惧怕,因为我们可以去学习,可以去掌握。”

朱元璋这才看向一旁的老夫子,沉声道:“行了,背书去吧。”

他在想,是要换不同学说的老夫子来授课才是。

“夫子,请随咱来。”

他态度很客气。

老夫子有点慌,被人家爹看见打人家孩子,谁不知道当今最护犊子。

“先生不必害怕,你教得很好,是老四年少狂悖,你不必放在心上,如常教学便是。”朱元璋安抚他。

老夫子颤颤巍巍地跪地,叹了口气。

“老臣遵命。”老夫子叹气,有时候教学也挺难的,他就很想帽子一甩,回家种地去。

左相都种地去了,他也想去。就算草盛豆苗稀,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