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1 / 1)

陆杭能力出众, 为人又十分识趣,事情交到他手里,霍翎并不担心会办砸, 只耐心等着看结果。

转眼间就到了春节。

这个年,霍翎过得很舒心。

去年那会儿, 她怀孕刚满三个月, 外面又是大雪纷飞,未免出什么意外,这也不能去, 那也不能吃。

如今生下孩子, 就没有这些顾虑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妃嫔们过来给霍翎拜年时, 还带来了她们准备的礼物。

给霍翎准备的,大都是她们自己绣的荷包、手帕。

给大皇子准备的, 多是些适合孩子穿的鞋子、肚兜,还有保佑孩子平安的玉牌等物。

霍翎道:“都有心了。”又问她们过年都在做些什么。

霍翎刚进宫那会儿,妃嫔们就不敢在她面前造次。如今她生下大皇子,妃嫔们更是彻底歇了争宠的心。

反正皇后娘娘为人大气, 从来不会克扣她们的吃穿用度, 只要她们不闹出什么动静, 犯到皇后面前, 皇后也不会与她们过不去。

偶尔得了什么时兴的绫罗首饰,或是南边进贡了什么新鲜的吃食, 也都乐意赏给后宫妃嫔。

大家吃喝不愁, 日子过得舒坦, 经常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打些叶子牌, 踢会毽子,玩个投壶,也算得趣。

这会儿听到霍翎问起,大家都七嘴八舌一通说。

霍翎静静听着,不时也开口说几句话。

瞧着时间差不多了,在妃嫔行礼离开前,她才开口告诉一众妃嫔:大年初十、大年十一这两天,可以允许她们的家人递牌子进宫探望。

一听这话,不少位份偏低的妃嫔都露出激动之色。

位份高、出身好的妃嫔,想要见自己的家人不难。

但像她们这种,在宫里地位不高,家人官职也没高到能进宫的妃嫔就很尴尬了。

让霍翎觉得好笑的是,大年初十这天,霍家人也递了牌子进宫。

霍翎在凤仪宫招待他们:“爹爹和母亲怎么也跟着凑了热闹。”

霍世鸣道:“原本就想在离京前,再进宫见你一面。正好听说了这事,也是赶巧。”

霍翎:“这么快就要走了?”

霍世鸣叹气:“京师虽好,但住久了,心里总惦记着燕羽军的事情。”

燕西是霍翎布局的重中之重,听霍世鸣这么说,她也没有劝霍世鸣久留,只道:“京师的上元节办得十分隆重盛大,不如等过完上元节再走,也免得要在路上过节。”

再急着走,也不差这么几天。

霍世鸣笑着说好,又问起大皇子的情况。

一直到用过午饭,霍翎请霍世鸣单独去书房聊天。

霍世鸣道:“建白收到调令后,就先启程回燕西了。”

方建白要先回燕西交接职务,再从燕羽军点一批人随他去燕北。留给他赴任的时间只有两个月,时间比较紧张,就没有在京师多做逗留。

霍翎微微颔首,又说起一事。

“燕西要兴办州学,爹爹对此应该有所耳闻吧。”

“这件事情的推进不会太顺利,负责州学的官员若是求到爹爹那里,爹爹记得伸以援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州学一事几乎完全是由霍翎主导的。

这是她第一次完全凭着自己的心意,来推动一件政治事件的走向。

负责州学的官员,就算不是霍翎的亲信,也必然会烙下皇后一党的痕迹。

都是自己人,如果有帮得上忙的地方,霍世鸣当然不会吝啬帮助。

“你放心吧。”霍世鸣拍拍胸口,毫不推诿。

霍翎笑了笑,又道:“阿泽年纪不大,也可以考虑让他进州学读几年书。”

霍泽这位国舅爷的身份,可比何泰那位皇后堂兄还要货真价实一些。

如果霍泽进了州学读书,燕西官员和本地豪强一定也很乐意将他们的孩子送进州学里面,与霍泽成为同窗。

而且霍泽的性子还是太跳脱了,多念几年书磨磨性子也不错。

霍翎也不求霍泽以后能帮上她多大的忙,至少不能稀里糊涂铸下大错,扯她后腿。

霍世鸣没有霍翎想得那么远,但也觉得送霍泽去念书是个不错的主意。

父女两就燕西之事聊了许久,等方氏和霍泽抱着安儿找过来时,才止住话音。

方氏对于自己进宫求霍翎帮忙劝说方建白,结果方建白转头就被调去燕北一事,是十分错愕的。

不过事后方建白跟她开诚布公聊过,又有霍世鸣在旁边开解,方氏也就只能看开了。

她不看开也没办法。

方建白的婚事,她还能说上话。

但事关方建白的前程,事关方家的未来,全都系在丈夫和继女的身上,已经不再是她能左右的了。

当初继女没出嫁前,她心里不舒坦时,还能抱怨两句。

到了如今,若是她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别说丈夫,就连儿子和侄子都不会站在她这一边。

看着雍容华贵、风姿远胜往昔的继女,方氏已是深深体会到了,何为尊卑有别。

上元节后,霍家人带着帝后赏赐的东西,启程返回燕西。

礼部花了半个月时间,将民间投递上来的答卷一一批改完毕,择出成绩最好的二十人。

为了防止出现代答的情况,礼部还给这些人单独安排了一场考试。

确定这些人都有真才实学,不存在弄虚作假,这才上报给宫里。

几日后,这二十名从民间选出来的文人,以及二十七名从国子监选出来的监生,都被授予了官职。

一口气授予四十七人官职,这在大燕朝还是极少见的,当下就有朝臣提出质疑。

不过很快就被礼部和国子监联手骂了回去。

朝廷既要用人,焉能不封官?

再说了,这些人里,除了几个表现优异的被授予了七品学官之位,其余都是些八品九品不入流的小官。

封得再多,也不影响大局。

大多数人都被说服了,但也有极少数人微微蹙起眉。

七品、八品、九品的官职,当然不会被他们放在眼里。

他们所警惕的,是这种用考试来大批量选拔人才的办法……

朝中因为这件事情,着实闹出了不小风波。

风波因那四十七人而起,却与他们毫无关系。

他们在接受朝廷任命后,就在几位主官的带领下,收拾行李前往燕西,开始投入到兴办州学一事里。

等到朝中终于消停下来,安儿已经会开口叫“娘娘”了。

十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坐稳,还能在地上爬来爬去。

霍翎命人在地上铺了毯子,就将孩子放到上面玩。

她和无墨一边陪着孩子,一边说起今年要怎么给她和景元帝庆生。

结果说着说着,原本爬远的孩子又重新爬回霍翎怀里,抓着她的胳膊,用含糊的声音叫了一声“娘娘”。

没错,季衔山小朋友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口喊的第一个词,既不是“母后”也不是“父皇”,而是“娘娘”。

这一声呼喊,把正在叫“娘娘”的无墨吓了一跳,下意识捂住自己的嘴。

霍翎也是一愣,搂住孩子,纠正道:“安儿,叫母后。”

无墨苦着脸:“估计是平时听我们喊娘娘听多了,就被他学了去。”

孩子在霍翎怀里咯咯笑,嘴巴一动,吐出口水。

霍翎用手帕擦了擦孩子的嘴角,笑道:“也怪本宫,想着他还小,就不急着教他喊母后和父皇。”

景元帝过来的时候,听霍翎提起此事,哪里还坐得住,当下就要去看孩子。

霍翎也不管他,先忙完手头的事情,这才过去寻景元帝和孩子。

到了偏殿,就听景元帝正在一个劲教孩子喊“父皇”。

孩子还以为景元帝是在跟自己闹着玩,咯咯一直笑。

霍翎停在不远处看着父子两,没有出声打扰。

景元帝过了好一会儿才注意到霍翎来了。

他玩笑道:“娘娘怎么不说话?”

霍翎配合着他:“娘娘怕抢了陛下的风头啊。”

结果就在这时候,孩子又叫了一声“娘娘”。

霍翎没想到孩子如此配合自己,大乐:“可见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

景元帝也忍不住笑了,提醒她:“安儿叫的是娘娘,又不是母后。等他先开口叫了父皇,你可别跟朕急。”

霍翎一想也是,连忙凑了过去。

孩子开口说出第一句话以后,再说其它的词就很快了。霍翎和景元帝配合着教了好几天,终于让他开口喊了“母后”和“父皇”。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大朝会上,一名姓康的吏部官员上了一道折子,请景元帝册立东宫。

“储君乃一国之本,陛下早立太子,也能让朝臣安心。”

至于要立谁为太子,折子里没有明说,也根本不需要明说。

这道折子一上,所有人侧目,看着浓眉大眼的康子真,在心里大骂这家伙奸诈狡猾。

尤其是邱鸿振、靖国公这样的皇后铁杆,更是险些气个半死。

这立太子的折子,还用你上吗?

当我们这些人想不到这一点吗?

我们不就是想着再等一等,结果好嘛,竟然被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家伙抢了先!

众人一边骂着康子真,一边也不肯落于人后,纷纷出列请立东宫。

大朝会结束后,还上折各种夸奖大皇子。

霍翎随便抽出一本看了两眼,又瞧了瞧不远处正在扶着栏杆学走路,走两步能磕绊三回的孩子,小声对景元帝道:“只看这些折子,我还以为安儿是尧舜转世,生而知之。”

也难为这些朝臣,对着一个还没满一岁的孩子,也能夸得如此天花乱坠。

景元帝哈哈一笑:“偏你促狭。”

霍翎将折子重新丢回去,也没有多说立太子的事情,转而与景元帝聊起抓周礼。

这场抓周礼,霍翎和景元帝都有意大办,从宗室到朝臣诰命,只要品阶够的,都在受邀观礼之列。

绝大多数朝臣都是第一次看到大燕朝未来的储君。

——虽然这位未来的储君,这会儿只是个粉雕玉琢的奶娃娃。

特意为了抓周礼而打造的桌子十分宽大,周围围了一圈东西,可以防止孩子不小心掉下去。

桌上已经堆满了东西。金银珠宝,经史子集,笔墨纸砚,琳琅满目,都是内务府提前准备好的。

霍翎将孩子放进桌子里。

孩子坐在桌子上,用那双完全遗传自霍翎的眼眸,左右看了又看,这才慢吞吞在桌子上爬行。

宫人在旁边哄他,让他去拿东西,但他左摸摸,右瞧瞧,就是没有真正将东西拿起来。

“安儿,来这里。”

景元帝突然拍了拍手,用掌声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他一发话,周围原本还在起哄的宫人都噤了声,紧张地盯着孩子。

景元帝又拍了几次手,孩子终于发现了他,推开面前挡路的书本和毛笔,爬到了景元帝面前。

景元帝停下动作。

没有声音作为指引,孩子继续左摸摸,右瞧瞧。

仿佛是几经挑选以后,终于挑选出了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孩子在摸到一道明黄色卷轴时,突然一把握住了它,将它举到空中胡乱挥舞着。

崔弘益正要唱和出声,告诉众人大皇子抓到了什么东西。

结果他定眼一看,声音顿时磕巴起来。

“大皇子抓到圣、圣……”

李满白了眼这没出息的干儿子,高声道:“大皇子抓到一道圣旨。”

满堂皆惊。

霍翎也有些诧异,下意识看向景元帝。

抓周礼的东西,虽然都是内务府准备的,但也提前给霍翎报备过。内务府的人肯定不可能准备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明显是景元帝带过来的。

景元帝微微一笑,从安儿手里接过圣旨,递给霍翎:“打开看看?”

霍翎心中已有猜测。

打开一看,果然是一道册立大皇子季衔山为储君的诏书。

李满再次开口。

“陛下有旨——”

除了霍翎和景元帝外,周围众人纷纷跪下听旨。

李满将诏书上的内容,一字不差宣读出来。

原本就热闹盛大的抓周礼,随着这道圣旨的颁布,愈发隆重喜庆。

立储一事非同小可。

就如立后有立后大典一样,立储也要举办立储大典,昭告天下子民,敬告天地祖宗。

安儿年纪还太小,根本不可能独自完成大典,最后是由霍翎和景元帝一起陪着他完成了整场仪式。

东宫也被重新收拾出来。

不过在安儿六岁之前,都会继续住在凤仪宫里,由霍翎亲自抚养照看。

仿佛只是一晃眼的功夫,凤仪宫外的海棠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霍翎亲眼目睹了四场开花,也在中宫度过了她人生的四个年头。

在成为皇后的头两年,她整顿六宫,收拢六宫权柄。

借着两位公主去天章阁读书一事,试探朝臣的反应。

用何泰之死,彰显自己的权威,让朝臣领略到她的行事风格。

再由何泰一案,开始追查各地监牧区的贪污渎职问题。

凭借这一次次机会,展露自己的政治天赋,让景元帝愈发信任她的能力,开始着手培养她,允许她涉足前朝,在御书房旁听君臣对奏,甚至同意她批复一些折子,让她进行决策。

在她怀孕以后,景元帝将燕羽军交给她的父亲来执掌。

只用了几句话,她就让何家失去了一个侯爵之位。

季渊晚那孩子也被送出皇宫。

在她成为皇后的第四年,她亲自推动并主导了在燕西兴办州学一事。

无需她做任何暗示,朝中那些想要依附她的人,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上书请立东宫。

时至今日,在她的孩子正式被册立为太子以后,她终于彻底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