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希特勒嗷嗷叫,人家岳飞怒发冲冠,人家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到诸葛亮《后出师表》这儿,变成了咱打打看看,再打输了可别怨我,上表之中会输的道理我可解释清楚了啊!
诸葛亮是著名政治家,主要是玩儿政治的,这点儿道理他能不懂?如果《后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上书的话,那就真真的是出师未捷‘心’先死了!
诸位老师,你们觉得呢?”
诸位教授无言以对,这个论据被李凡辩死了。
李凡冲孔教授一笑,道:“孔教授,学生见您刚刚似乎有话要讲,您再说说!”
“我?我啊,我没什么可说的,我没话要讲,老王,你呢。”
王教授嘴唇颤抖了一下,“那个,这个观点我基本同意。”
崔院长也道:“我也没有大的意见。”
……
见众位教授没什么疑问了,李凡再道:“《后出师表》写的的的确确是当时蜀汉政权的实情,但是,用的地方不对。此表更像是他人假借诸葛亮之口而为他辩解,或者是有其他目的,这个目的咱们最后再谈。诸位老师对我这第一个补充论据,没有其他看法了么?”
众位教授闻言,明知道这是赤裸裸“挑衅”,可你就没办法,因为大家实在找不到什么听上去合情合理的质疑,这时候再说什么都有“狡辩”的味道了。
崔院长道:“这个就到此为止了,你还有其他要补充的么?”
李凡灿灿一笑:“有。诸位老师,我接下来还有13个疑问,还请诸位教授予以赐教,不胜涕零。”
13个疑问?
听到“13”这个量词,几位教授顿时脑袋“嗡”地一声,什么时候又多出来13个了?
本来李凡《伪书考据精要》中,他依照考据学的治学原则而罗列出了10点论据,这些诸位教授已经反复读过多遍了,谙熟于心,可他们却没有读过今日凌晨刚刚发表在《国学时代》上面的《《后出师表》考据研究》一文,该文可是新增了14条论据。
这完全是要打诸位教授一个措手不及啊,谁曾想到你还带有后续招数?
就在教授们略一错愕之际,李凡已经开口了:
“《前出师表》谓后主‘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今此表以刘繇王朗为喻,案刘繇名为刺史,所据不过一二郡,王朗则一太守耳,以繇为喻,真所谓引喻失义矣!学生愿与诸位老师对此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