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果真是个会来事儿的店小二,本就给了他那么多银子不用找了,他还是弄出来个‘赠送’、有益身体的说法来,反倒令人觉得贴心许多。
“小二哥,我怎么看着店里就你跑的最快,最能说会道,你们东家与你是亲戚啊?这么卖力”。
仲逸缓缓将饭菜接过,不由的笑道:“我打小随师父走南闯北做买卖,也算是去过不少地方,这么卖力的伙计可不多见啊,东家还不主动给你加工钱?”。
银子的力量,仲逸那一句‘多余的银子不用找了’,自然能与店小二套的近乎。
要了解当地的真正风土人情,像店小二、轿夫、资深农户、衙门杂役等,是最合适不过的。
“嗨,多谢这位客官的好意,你随师父走南闯北,小的我也是一样的”。
那店小二笑道:“我们东家也是我的师傅,小的时候家穷,是师父收留了我,还叫教会了手艺,我可以做好几道拿手好菜,人手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打杂,什么都干,工钱倒是其次,人嘛……做事不能忘本……”。
此言一出,店小二毕恭毕敬的样子,仲逸觉得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这一番话,说的中听,尽管没有太多的华丽的措辞,但确实是那么个理儿。
‘就哪位?柜台前扒拉算盘的,是令师?’。
仲逸抬抬头向柜台的那名中年男子指指。
‘是的,那就是小的师父,平日里话极少,原本是做当地特色饭菜的,后来因为在北直隶一带呆过一段时间,回来就做那里的饭菜了,这里有很多南边的人,生意到还是可以’。
店小二说道:“看着我师傅话不多,也是板着个脸,但其实心肠挺好的,看到那些可怜之人,会主动少收银子,甚至白送,虽然只是一碗面、几个饼什么的,但时间久了,也是不少的一笔开支”。
有意思,原本只是习惯性的打听几句,为自己在辽东接下来的日子找些便利而已,没想到却问出来这样一对‘师徒’来。
很明显,这个中年男子是女真族人,他不卖当地的饭菜已算是另辟蹊径了,还有如此好的心肠,常言‘商人重利’,他确实算是独树一帜。
“看样子你们应是女真族人,但为何能将大明话说的如此利索?这倒是很难的”。
仲逸干脆放下筷子,饶有兴致的问了一句:“方才听有熟客叫你们东家是‘老陈头’?这是怎么个说法?”。
如同当初的阿帖木尔、铁吉台等,女真族人的名字,自然有他们的特色,这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