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云楼三楼的看台上。
知县潘文安满脸红光,捻着颔下稀疏的胡须,兴致勃勃地看着广场那边的热闹对歌表演,心生感慨:“多么动听的声音呐!多么热情昂扬的少年啊!”
陪在一旁的金爷附和道:“是啊!锦瑟年华,最是风华正茂,青春激扬的时候啊!”
潘文安眼神飘忽至远方,陷入了回忆,幽幽说道:“看着这一群对歌欢唱的孩儿们,却也让本官想起了自己的年少之时。我曾经也是少年儿郎、书生意气,想当年为了考取功名,我自强发奋,忍受着十年寒窗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亦不为过。哪知,造化弄人,每每应试皆名落孙山,唉~”说着,深深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幸得家里有远见,自小便帮我与乡里的望族定了亲家。借着老丈人的财力,为我捐了个通判知事,这才摸爬滚打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
金爷立即恭维道:“大人,您虽然科举应试受了些挫折,但是这之后的机遇加上您自身能力和才干,才是让您步步高升的关键。这是好事多磨、贵人多福、吉人自有天佑啊!”
“哈哈!金爷过奖,本官能够做到知县,确实是有一些好运。但是,本官确定这与本官一直奉行勤勉自立,踏实做事是分不开的。”潘文安很是自豪地说。
金爷连忙称是,“对,大人说的正是!”
“哎呀!不说了,都是些牢骚的话。真不好意思,今夜本是高兴的时候,我却向金爷说些陈年烂事,不应该呀!”
金爷又连忙表示:“大人能够跟老夫说些陈年往事,实在是老夫荣幸之至,让老夫深有感触啊!”
潘文安摆摆手,转了个话题问道:“诶,金爷您来天保可是时候了,感受到我们天保的热情了吧?”
金爷笑着回道:“那是!来天保这些日子,天保百姓的纯良、热忱让老夫感受颇深,特别是今晚的篝火对歌晚会,精彩之极,让老夫开了眼界,真真山美水美人也美啊!哈哈!”
“哈哈~金爷说笑了,看来金爷对天保还是留下好印象的啊!本官还担心是不是怠慢金爷了?!”潘文安朗声笑道。
金爷拱手道:“唉哟!潘大人可是言重。哪能怠慢呢!金某感谢还来不及!多谢大人的照顾和帮助,让金某在天保县才能顺利的找到要找的东西,完成上头交待的任务!”
潘文安抓住金爷抱拳的手,笑着着对金爷说:“好说、好说!只要金爷需要,作为兄弟,本官当然不予余力!”
“感谢大人!”金爷颔首低眉再次表示感谢。
“既然是兄弟,那就不要那么客气,有事咱们都要互相照应些个。”潘文安颇有意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