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便是秦淮河。
沿河两岸,一座座茶楼,酒肆之中。
说书先生摇头晃脑,绘声绘色的讲起了段子:“且说那罗刹鬼,本只是云中小鬼,实力不值一提,却缘何成了护法神明?”
“因罗刹以血肉为食,修炼千年,便修成了鬼王,其身高万丈,有金刚不坏之身……”
大明中兴五年,进进出出,大明洛王殿下眼泪都下来了。
“我容易嘛?”
他为了培养这些专业人才,花了多少精力呀,从参谋司,到府学,各种军事速成班……
苦心经营多年之后,如今终于开花结果了,虽然这果实还十分生涩,可总比没有强呀。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种子,便会结出来什么样的果实,古来如此。
从这一刻开始,大明王朝在时隔两百年之后,再一次,开始大量储备军事人才,为全面战争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随着大量军事人才进入最高统帅部,什么大太监高起潜当监军,水力专家袁应泰当辽东前敌总指挥,大作曲家张凤翼当京畿军区司令这种破事儿。
基本上不会再发生了。
太监,作曲家,大才子要是能领兵打仗,还要将领干嘛?
现实总是比小说还要荒谬……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明末这些儒生干不出来的。
七十五度角仰望天空。
大明摄政王流下了委屈的眼泪:“我太难了。”
偏殿,用屏风间隔出了一个单独的小房间。
史可法端端正正的坐着。
他心中喜忧参半,他是内阁诸公,唯一进入参赞军机处的,原本他是不想来的。
可架不住那位贤侄鼓起如簧之舌,连蒙带骗,又哄又吓。
史阁老迷迷糊糊就上套了。
“罢了。”
既来之,则安之。
权谋他不行,可专管钱粮,协调调度可是一把好手,很快接手了大量繁琐的公务。
“哎!”
周世显瞧着被公文包围的史阁老,眼睛笑的眯了起来。
这就对了!
众神归位,他倒是成了个闲人,工作量一下子降了下来,把公务交割给了史可法,李岩等人。
他自己每天游手好闲的到处闲逛……
可是他也真怕把史阁老累坏了,还叮嘱了一番,专门给配了二十多个府学生,叮嘱这些年轻人。
都跟着史阁部好好看,好好学。
悄无声息之间,大明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各衙门,各部,各司其职。
别当着户部的官,偏偏喜欢管兵部的事儿,一个屁大点的七品言官给事中,什么军国大事,国家存亡的方针大计都敢掺和!
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治国嘛。”
周世显笑了笑,治国理政的道理,其实便是如此简单,无非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
这事儿一点也不复杂。
复杂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