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伟灰着脸:“我去做饭。”
当年的那场灾难,把黄大伟的脊梁骨,精气神,全都给剥夺了。
三天后。
拿到黄大伟信息的何雨柱,神色有点无奈:“这有点无计可施了。”
陈隆也没想到黄大伟遭受的痛苦是如此的可怕,所以说话的时候,没有一点儿轻佻:“本来是一个天才,可惜了,何总,我们还是找下一个目标吧,我觉得只要花钱,应该能从其他公司挖到合适的人来。”
“能在十分钟想出这么精妙的设计,黄大伟的才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找到什么人替代的,但如你所说,我们也帮不到什么,这种情况,只能他自己走出来。”何雨柱其实看开了,设计这种事情,有时候勉强一点儿,也是能把工程做完的:“你安排人开始接触国贸大厦的工作吧,虽然我们没占到大头,但也算是参与了其中,后续的市场就算是打入进去了。”
京城的建筑行业,晓雨公司算是打了进去。
天气逐渐热了起来。
晓雨学校正式开业。
离晓雨公司一公里远的居民区,最先得员工楼更名为晓雨第一社区,有三百六十户,因为不是建设的高层,所以看起来居民不太多。
因为晓雨公司业务的增加,加上BB机和基站建设的利润,何雨柱便划拨了一笔资金,建设了晓雨第二社区,其在两个月前正式完工。
晓雨第二社区的设计是高层,每栋楼为一层四户,高十六层,带有两台上下电梯。
这种设计也是晓雨公司打出来的风格之一,本来就是想借此机会给全京城的单位,想要建设新的福利房,晓雨公司的建筑设计,将是最好的选择。
电梯在二十世纪初就在国内开始使用了,当然是比较风尚的SH。
因为国内市场并不是太需要电梯,所以这技术,在六十年代也只是初步涉及。
B大荒设备集团的横空出世,使得电梯技术犹如技术爆炸一般,其成本和使用效果,大幅度提高。
不过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的强度没有达到建设高层楼房的标准,何雨柱就没有轻易地采用未来的设计。
国内的人对于基建材料,是有特殊能力的。
在开放以后,几大城市大兴工程时,混凝土的标号每过几个月都会快速提高,也就满足了何雨柱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