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皇帝也确实看进去了,否则也不会再卫扶籍身边也站了许久了。
季首辅相信,假以时日,卫扶籍定能成为昭宁的一代良臣,伟臣。
然而......
他又再次看向宋彧的卷子。
卫扶籍写得好,却不如宋彧更通人心啊。
宋彧此文,明讲羌国可打,该打,但事实上,他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打上。
而这如何打,却与卫扶籍的安内方策差不离。
只说一点,广征天下稼穑翁。
找寻能在羌国国土上种植出可抗旱的粮食的人,就这点就不知要花上多少年。
但是宋彧聪明在他给了皇帝能打的这个可能性,只要让皇帝知道是可以打的,自然会收了心去实现如何打的过程。
“哈哈,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哈哈哈......”他大笑起来。
若此番贡士之中唯有宋彧一人得他心意,或许他还没这么高兴,但是还有一个卫扶籍。
一个出身世家,具高风亮节,可济世。
一个出身寒门,有雄才大略,可兴国。
虽周公瑾有言: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瑜亮同朝,昭宁必可大兴!
有此二人,必可保昭宁再盛百年,他季璟等着看那四海升平的日子!
四月二十七,皇帝至文华殿,读卷官御前跪读挑选出来的十份最佳试卷。
最先读的三卷是季首辅批为前三甲的三份卷子。
读完三卷,皇帝便喊了停:“后头的无需再读了,让季先生评判就是。”
出于年轻时的习惯,如今五旬的皇帝还是唤首辅大学士一声季先生。
只读三卷,一方面是他已经听到了宋彧和卫扶籍的卷子,另一方面,是他信任季璟,知道他会公正评判。
各官都退出文华殿,皇帝喊道:“季先生留下。”
待门被关上,他立刻道:“快快快,宋彧状元,卫扶籍榜眼,还有一个就探花!”
季首辅无奈道:“圣上,还有一个管树,如今已是不惑之年,您点他做探花......”
皇帝愣了下:“四十了啊,那确实是不好做探花郎。那不然,点卫扶籍?他长得也白白嫩嫩,挺好看。”
季首辅忍住找戒尺敲皇帝脑袋的冲动,咬着不大好的牙口道:“您明知那些个贡士里就宋彧长得最像探花郎,左右不过一二名的差距,让他做探花就是。”
“那怎么行?!”皇帝摆手。
他道:“状元和探花怎么可能一样,历朝历代诸人只记得一代状元郎,就是民间也都是讲考状元当大官,有谁会说考探花吗?不是朕偏私,先生应当也看出来了,宋彧的卷子好就是好,不能因为他长得太好,就把他丢到第三名去。”
“您也不是没丢过。”季首辅淡淡道。
“那不一样,”皇帝难得端坐道,“宋彧此人,朕想重用。”
季首辅微怔:“圣上?”
“先生,他有大用,有了宋彧,不出十年,天下必安,这次是真的必安。”他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