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车子已经来到跟前。
“是这辆吗,上次不是黑色的车吗?”看到白色小车,有人质疑道。
“是,里面这不是坐着小牧嘛,人家孩子出息,又换车了!”
李牧从车上下来,笑呵呵的挨个打招呼,虽然大家很热情,但是明显有些敷衍,尤其那些大娘婶子,随便应付两句,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路小西身上。
路小西亭亭玉立落落大方,从车上拿出一大袋子糖分给挤来挤去的毛孩子。
“长的真好,要个头有个头,要模样有模样!”类似夸赞的话,不时飘到路小西耳朵里,她原本还有些紧张拘束,夸赞的话一听,犹如春风化雨沁入心脾,整个人顿时放松下来,表现更加从容。
李牧忙着给叔叔大爷们分烟,一分就是两根,点一根拿一根,笑呵呵的寒暄问候,亲切自然,不管见过多少世面,不管从多大的城市回来,回到这个土生土长的地方,丝毫不显隔阂。
来到父亲面前,李牧笑眯眯的递烟。
“早上吃饭了吗?”父亲接过烟,坦然自若的让李牧点上,目光慈祥的看着成熟稳重的大儿子,感觉踏实又骄傲。
“吃了,快八点了才出门~~”李牧笑着说道。
寒暄了几分钟,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回到家中。
很显然,为了迎接新媳妇儿,家里面彻底清扫了一遍,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李牧有一个叔,两个姑,都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能看出来,对于路小西,所有人都非常满意。
中午在家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饭后闲聊了一会儿,姑姑叔叔们陆续离开。
收拾妥当,两人回到房间休息,路小西拿出红包,冲李牧吐了吐小舌头,俏皮道:“看看多少钱~~”
路小西的开心显而易见,钱多钱少无所谓,没有什么比得到李牧家人亲戚的认可更让她高兴!
“多少?”看到路小西抽出一沓崭新的大钞,兴致勃勃的数完,李牧笑着问道。
“三千!”
“这边的行情就是两千,给这个价,说明对你很满意!”李牧开玩笑道。
路小西兴奋至极,根本睡不着,李牧见状,起身说道:“走吧,去看看姥姥姥爷~~”
“好!”路小西从床上弹身而起。
她知道李牧的身世,两岁多的时候亲生母亲因病去世,后来父亲再娶,跟母亲娘家那边不好再频繁走动,但是姥姥姥爷心疼李牧,私下一直对他很好,李牧上小学那会儿,离着比较近,姥爷经常去学校看他,每次都带一兜吃的,自己做的包子、饺子、油条等等,有什么拿什么。
李牧感恩,从来没忘记两位老人的恩情,十几岁的时候,还没上初中,每次周末都偷偷去看看两位老人,十几里路,小跑着就过去了,不敢待久了,说说话就赶紧回来。
后来父亲母亲得知此事,不管高兴不高兴,反正什么也没说,就这样很有默契的维持到现在。
“爸,我带小西出去转转~~”李牧来到客厅,对父亲说道。
“去吧,晚上还回来吃饭吗?”父亲问道,他基本上能猜出来李牧去哪儿。
今天这个场合,李牧姥姥那边不适合过来,但这孩子从小仁义,肯定要带路小西去看两位老人。
“看看吧,到时候给你打电话~~”
姥姥家离着十几里路,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见到李牧带着新媳妇儿过来,两位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李牧有两个舅舅,都比较有出息,一个是小学校长,一个做化肥生意,并且都很孝顺,所以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幸福。
姥姥性格和善,一辈子没有骂过人,姥爷做了一辈子小生意,性情也比较豁达,每次李牧来了又走,虽然不舍,却不会像其他老人那样抹眼泪,反倒是李牧每次离开,心情都很低落。
在姥姥家待了两个多小时,离开之前,李牧硬给老人留了五千块钱。
回去的路上,似乎察觉到李牧的心情有些低落,路小西心中莫名有些心疼,她小声说道:“我想去看看咱妈!”
李牧带着路小西来到母亲的坟前。
农村的坟,就是在庄稼地里,坟头很不显眼,每年清明都要培培土,稍微修缮一下,不然很快就找不到在哪里。
母亲的坟修缮的很好,父亲不善言谈,只会用实际行动言传身教,每年清明来上坟,他都会认真修缮一番。
老农民哪懂什么爱情,他只是觉得,应该给李牧一个交代,哪有孩子不找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