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和新四军蛮节省的,强调最后一颗子弹干掉一个敌人,可实际上平均下来也需要四十发才能杀伤一个敌人。
很多人误以为,打仗就是地道战,游击战,躲在暗处放放冷枪就行。
有足够的时间瞄准,枪法水平可以,一枪干掉一个敌人不成问题。
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大规模的战斗中,一句话:“机枪掩护。”
机枪手便会进行压制式概略射击,对敌阵地进行扫射,大量的子弹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给突击部队创造机会。
倘若无法做到短暂压制敌人火力,那突击冲锋就不是进攻,是直接送上去吃子弹了。
独立团坚守阵地时是如此。
轻重机枪加突击步枪的组合,使得日军轻武器根本无法压制火力,必须得动用火炮打击压制。
现在角色互换,日军第六师团防御坚守,亦是如此。
只不过负责进攻的八路军,用火炮进行覆盖打击,重机枪一刻不停歇的扫射,彻底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
进攻的突击步兵有了良好的条件,能从容的做到精确射击,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事实上,如果被敌人重机枪打的不敢抬头,日军鼓吹的打的准的枪法,就就是一个笑话。
此前他们能那么做,是他们炮兵和轻重机枪的火力,轻松的压制住了对手。
现在压制不住了,缺乏作战环境,精确射击便难以成功了。
轰的一声。
迫击炮的一发炮弹,落在了环形工事里,把两个日本兵炸的挺尸了。
伴随着当面敌人最后一挺机枪火力点被拔除,剩下的敌人已经不构成威胁了。
李云龙那狂野的声音在阵地上响起:“独立团,跟老子冲!”
他从地上爬起来,端着突击步枪一个箭步射了出去。仿佛回到了曾经是一个兵的峥嵘岁月。
“和尚,保护团长。”
赵刚扯嗓子吆喝了一声,抱着枪冲了出去。
他们就像两个领头羊,率领着坡下的独立团,如潮水般涌上去,给敌人以最后一击。
这是围攻第六师团的最后一战了。
做人要有头有尾,独立团是当初被敌人打得最凶的,现在他们要还回去,拿出最凶狠的一面终结敌人。
团长是指挥员,要在后方坐镇指挥?
现在不存在了。
索性豁出去了,全团出击,团长带头冲锋。
拿出决死一战的架势来,跟敌人拼了。
独立团虽然被安排在侧翼,可在李云龙的带领下,进攻速度快了友邻部队一截,居然反超了。
他们先一步攻到了第六师团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