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命铁铺立即开工,打制铁箍。
不到太阳落山,全城就收上来百来根合用的榆木。
杨墨让他们连夜开工,截取榆木最坚固的一段,长度保持在一丈。
随后用烧红的铁杵,将榆木中间烧出一个三分之二的空腔。
再在空腔的末端,烧出一个小孔。
最后用六道铁箍以铆钉加固树身。
当晚,整座襄阳城都沉浸在紧张和忙碌的气氛中。
城墙上灯火长明。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彻夜都有士卒往来巡逻。
百工驻扎的城南营地上,更是灯火通明。
一座座熊熊燃烧的碳炉中,成人手臂粗的铁杵烧得通红。
铁匠们正不厌其烦的锻打着三指宽的铁箍。
木匠们则就近固定住一截截原木,用烧红的铁杵钻烫木心。
榆木烧焦后所散发的腥甜气息,弥漫在整个营地上。
范天顺和姚智胜等人,则呆在营地边的草棚底下,急得直跺脚。
白天,他们几人一合计,还是有些不大放心。
想再找杨墨商量商量。
毕竟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于无算乎?
本以为杨墨在编练士卒,挑选兵刃。
却不料他整个下午都呆在匠作营。
等他们赶来瞧个明白时,又扑了个空。
他们都不知道杨墨到底在干什么!
杨墨这会儿早去了城中官办的炮坊。
正在炮坊后院的作坊里配制火药。
这个时代,火药早就已经出现。
只是还没有在战争中得到重视。
倒不是缺少具有远见卓识的高人。
而是因为配方问题,火药的威力不够。
其实这个时代,就连铁火炮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