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也是知府的副手之一。
襄阳地面上的一应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通判都要参与决断。
地位仅次于同知,是一府的三把手。
它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职能,有监察州府一应大小官员的权利。
就连知府吕文渊都在他的监察范围之内。
吕文渊如果在任职期间有什么不法行为,通判有权直接越级向皇帝上奏揭发。
知府以下,一应大小官员的政绩,也都由此人负责核查。
这是个十足十的肥缺,一般人根本轮不到。
杨墨忽然有些明白过来:此人姓贾,当朝权相也正是姓贾。
此人很可能是贾相的亲族。
吕文渊对他如此敬重,一定也包含了这个原因。
否则,作为顶头上司的吕文渊,对同知和通判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果然,就听一旁的姚军师轻声解释道:“先生想要水泥作为官需物资进入府城,少不得要先说服这位通判大人,他可是贾相的亲侄子。”
杨墨恍然大悟,又是一个关系户。
他对着通判大人行礼好半天了,贾通判才慢悠悠的还了一礼。
连屁股都没离开凳子。
贾世良一边拱手,眼神却并未搭理杨墨。
而是看向了邓侯吕文渊。
“这少年人,就是侯爷所说的那位,先生?”
语气轻蔑至极,根本没把他杨墨放在眼里。
杨墨也不生气,不卑不亢的自己坐了回去。
既然人家懒得理他,他也懒得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
管你是贾相的亲侄子,还是襄阳府的通判。
水泥就在那里,你爱用不用。
你不用,迟早会有别人用,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
贾通判一扭头,发现杨墨坐了回去,顿时就拉长了脸。
姚军师赶紧起身打着圆场。
“先生远途劳顿,不堪久站,还望通判大人体谅!”
“哼!”贾通判冷哼一声,黄眼珠冷冰冰的瞪了杨墨一眼。
吕文渊似乎根本就没看到刚才这一幕,正忙着给顾菲菲介绍在座众人。
彼此介绍完毕,宴会进入正题。
几轮推杯换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