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倒是不难,杨墨画好图纸,安排下去就是了。
只是马匹却没这么容易买到。
马匹向来是大胤朝短缺的牲畜,售价极高。
小地方有钱都买不到。
南嶂县城虽也有个小的牲畜市场,却都是以农用牲畜为主。
要想买到快马,好马,就必须去府城襄阳。
又下了几天雨,第二座工棚也盖好了。
新的木工生产线也已经搭建完成。
何连生派了副手对新工人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之后,就把简单的工续发给他们试产。
杨墨去看了一次,发现新手们效率十分低下。
倒不是他们故意偷懒,而是他们对工艺不熟。
心里没底,做起事来自然畏首畏尾。
老产线上的工人们看见他们这么慢,就有些不服气。
大家吃一样的饭,拿一样的工钱,干的活却差这么远。
他们也都跟着摸起了鱼。
杨墨把何连生单独叫了过来。
提议让他把新老工人打散重组,一个老的带一个新人。
形成帮扶结构,等新手熟悉之后,再分解成两条生产线。
这样一来,新手旁边有老手的督促,学东西就不敢马虎。
老手也有了成就感,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
何连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天就施行了。
与此同时,二十架崭新的小型回回砲也造好了。
杨墨让陈武的人把它们安置到了山谷两边的高地上。
周围用高大的灌木遮蔽起来。
从外面根本发现不了它们的踪迹。
他又利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和陈武一起调试了每台回回砲的位置。
根据石弹的大小,标定了每台回回砲的弹着点。
用他们封锁了村口的几条必经之路。
经过杨墨的改革,车厂的效率很快又上来了。
新手们学的比预期的还要快。
杨墨就把新老工人打散,正式组建了两条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