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墨居然把独轮车繁多的工序,分解成了几大工艺,批量投产。
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把工序进行了归类。
工人的生产效率,却比传统生产方式高了不止一倍,并且质量还一点没打折扣。
要知道,这些人几天前可还都是一窍不通的农夫,只会做些开板子,拉大锯的力气活。
经过几天简单的训练,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居然都已经丝毫不逊色于老木匠了。
看来杨墨胸中果然自有丘壑!
顾菲菲眼底重新燃起了希望,脸上不觉又有了笑意。
几天之后,独轮车接二连三的出厂了!
期间杨墨又去了几趟镇上,向铁匠定制了大量的独轮车零部件。
成品车辆开始成批量的出货!
第一批找到老山村,而没买到车的那些难民们,买走了首批独轮车。
与此同时,他们还带来了三倍于自身的客户。
这种裂变速度,早在杨墨的预料之中。
只可惜,他现在的生产效率,还远远无法跟上客户需求。
新来的难民们,干脆就在老山村租了房子住下,专门等他的车辆出厂,好第一时间购进。
更多的难民则是加入了他的队伍,成了现身说法的推销员。
张大力在成功介绍了二十多个难民来买车之后,终于亲自来了老山村。
杨墨热情招待了他,如约奉还了他买车的一两银子。
并按之前商议的比例,给他结清了提成。
不过短短十几天,他不仅白得了一辆独轮车,还在杨墨手里赚到了一两多银子。
照这样算下去,他一个月的工钱,都快赶上府城的掌柜了。
张大力千恩万谢,恨不得把杨墨当财神供起来。
连饭都不肯吃,转身就走了。
他还急着要去给独轮车找客户呢!
眼下成品车出厂,资金开始回拢。
第一批采购的木料也用得差不多了。
杨墨赶紧吩咐顾菲菲,让她明天一早就带人去镇上的木料行,再采购一批原料回来。
经过这次的生产实践,杨墨已经充分认可了顾菲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