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武卫第三轮齐射,放过了已冲到墙边的奴军,箭雨直奔蕃军而去。五百吐蕃攻城武士在付出了数十人的代价后,终于也到了墙边。
挠钩飞向了女墙,精铁钩爪抓住了墙头的砖块。吐蕃武士用刀劈翻了挡在身前的奴兵,随后抓着挠钩的绳索,顺着城墙开始攀爬。
墙头的右武卫丢下了手弩,抽出了横刀,也拿起了长矛和步槊。
立在远处的吐蕃弓手跟靠了过来,不住地向墙头和城内放箭。右武卫的弓队立时还以颜色,双方射出的箭矢在空中交错,你来我往。
一个吐蕃武士翻上了墙头,举着手盾挡住了一柄劈来的横刀,却被这巨大的力量推着又掉落下去,砸在了墙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当中。
更多的吐蕃人已经开始爬墙,右武卫的滚石擂木和烧得沸腾的马油随即泼洒滚落下去。火把也丢在了城下,点燃了被淋了一头的吐蕃武士。
攻城的人群开始混乱,大火也随即蔓延。
少数爬上墙头的吐蕃军卒,面临的是武装到了牙齿的右武卫甲士。河西的下勇武军在平地上对垒尚且拿唐军右武卫毫无办法,更何况如今一个防守,一个进攻。右武卫常年与下勇武军厮混在广袤的沙漠戈壁滩上,对彼此间的长短之处了如指掌。
利用城墙地利,右武卫三五成群,刀矛弩齐上,围杀那漏网之鱼,不过也就一合之事。
吐蕃人的尸体如同坠落的沙袋,丢下城去又如往沸水锅里下那羊肉饺子。
只要有这堵墙在,赵正丝毫不用担心吐蕃人能攻得上来。
但这改变不了这堵墙的本质,它静静地卧在这草原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年的风沙在它身上横七竖八开了无数个口子,脆弱的城门与这些伤口比起来,都能算得上是固若金汤。
吐蕃人多,他们在坚固的西北城角上牵制住了唐军主力,骑兵绕城一周,也早已找到了入城的缺口。
飞鸟使自安戎军飞奔而去。
随后,牛角号声再次响起,山岗上的吐蕃军阵中,五百步卒离开了中军大纛,扑向了西墙的偌大空当。
他们甚至都不用撞开城门,因为挡在那缺口上的,只是一堆车架木料,跨过去,不费吹灰之力!
赫连云天眼见敌人越靠越近,脸上不由紧张了起来。
在那口子上的,是玄甲军。右武卫也发觉了蕃军的意图,连忙跑来请命,想要抽调西北城角的一队主力,就算是用身体堵,也要把吐蕃人堵在城外。
赵正却不同意,右武卫人少,他们如今能牢牢地把握战局上风,那是因为他们依仗的是高墙坚甲。若是让他们放弃这有利的地势,在这缺口上与吐蕃人血战,得不偿失。
赫连云天道:“侯爷!玄甲军初上战场,怕是不堪此重任啊!不如让他们上城墙,让右武卫去补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