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方向造船直接宣读了</p>
姚远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此前,方向造船的市场部门已经对国内所有规模以上的造船厂的技术实力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考察,换言之,姚远对数得上号的造船厂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p>
四百万吨的船舶订单怎么样分配,已经上升到了政治层面的问题,需要各种妥协和协调。</p>
也正是如此,姚远才主动请省里出面,否则,像大连造船这种背后有大树的大型国有造船厂如果请求部委出面,方向造船是很难顶得住压力的。</p>
再一个,姚远关心的问题是订单交出去之后,接单的造船厂是否能够按照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建造出合格的船舶来。</p>
方向造船走向国际的第一仗必须要打好,必须要拿出质量过硬值得信赖的产品来。</p>
船东们对具体由谁来建造船舶是没有意见的,非要挑老牌船企的船东是不会把订单交给方向造船的。</p>
愿意把订单交给方向造船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性价比高,第二,交船时间短,这两点就足以让船东放弃其他老牌船企了,因为这两点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增长。</p>
有成熟的设计,有严密的工程质量监督,下水之后还要通过各个船级社的认证,要获得适航证,国际货船要服役没有那么简单,船东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p>
责任其实都在方向造船这里,他们要对分发出去的订单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和监督,而且春风科学院已经做好了准备,订单分发下去之后,马上将相关的技术外溢给承接的船企,一来提高国内造船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二来保证分发出去的订单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p>
基于这些考虑,方向造船不会把订单分发的决定权给任何部门,部委也不行。</p>
少数部委老大因此不满意从而不出席今天的会议也是存在的。</p>
但这不在姚远的考虑范围之内。</p>
说句不好听的,一边是500万吨国际船舶建造订单,一边是个别部委领导的心情和个别造船厂的意愿,上层会怎么选,答案简单明了。</p>
有人说方向造船有恃无恐,有人说姚远有恃无恐,上层领导就说了,你们谁能从国外接回来500万吨的船舶建造订单你也可以有恃无恐,不说500万吨,你接个100万吨回来同样可以有恃无恐。</p>
这话说出去之后,那些闲言杂语自然就消失了。</p>
市场经济归根结底看实力,谁行谁不行,拿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说话,靠背景靠关系靠耍老资格的时代正在过去。</p>
国营大型造船厂的部分厂长们一肚子意见,可是又不好当场打断肖家炳宣读分配计划,而是忍着,先竖起耳朵注意听。</p>
最紧张的莫过于大连造船的孙一民和胡波了,这两位貌似神离的一把手二把手各怀心思,不过在接方向造船的二手订单这块的意见是统一的——希望能够接更多。</p>
和川崎重工的合作已经破产了,川崎重工只拿到了日本一家航运公司的两艘lng船订单,而且川崎财团本身就有那家日本航运公司的股份,说到根上是一个集团里面的企业,若不是这层关系,恐怕连两艘lng船的订单都拿不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