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年海红已经把姚远的一些情况向杨志谦介绍过了。</p>
姚远苦笑着摇头,心道,我只是把上一辈子四十多岁的成就提前拿了出来而已,他忽然想到了柳明伟,试探问道,“杨老,不知道你对最后一批学生有什么要求。”</p>
“你有推荐”杨志谦笑着问。</p>
姚远说,“其实您见过,朱总团队里的舰艇电气专家柳明伟,奋进号加速性能比一般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的船舶更厉害的原因,就是他分析出来的,悟性非常高。”</p>
显然,杨志谦已经从年海红这里知道了奋进号动力系统的秘密。</p>
杨志谦却是摇头说,“柳明伟我认识,这个小伙子当不了我学生,不是我不愿意,而是他不愿意。”</p>
“小姚,柳明伟是国内唯一选择专门研究舰艇电气的青年专家,而且现在已经是部队的人了。”年海红解释说。</p>
姚远很意外,“现役军人了”</p>
杨志谦点头,“他主动申请的,部队缺乏技术人才,求之不得,把他列为高技术人才典型来对待。归根结底还是柳明伟个人的选择,他现在专攻舰艇电气,从个人成长和技术发展来说,让他转过来研究动力系统,也不合适。”</p>
“原来如此。”姚远明白了。</p>
杨志谦笑着说,“再有合适的人选随时向我推荐,我还能带四五个学生,还有精力。”</p>
姚远是西海工业大学出来的,当然是有许多从事科研的同学的,杨志谦是这么想的,就当卖姚远一个人情。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推荐过来的人有没有跟着院士学习的潜质。</p>
就着这个话题说了几句后,年海红说,“小姚,杨院士想了解一下济柴总厂以及在集团事业版图里的情况,你介绍一下吧。”</p>
年海红还是厂长,但已经逐渐脱离具体事务了,充当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当然最熟悉济柴总厂了,不过,济柴总厂未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在春风集团的事业版图里是什么位置什么角色,姚远才是最清楚的,因此干脆全部由姚远来介绍。</p>
院士团队主动要求合作,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姚远当然是积极的、欢喜的。</p>
姚远稍稍整理了一下措辞,道,“济柴总厂在春风集团工业版图里扮演着唯一重型柴油动力系统制造厂的角色。”</p>
这一句话是他对机柴总厂的战略定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