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直播自然:从发现白虎娘开始> 第三百六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四章(4 / 4)

原来是因为,小麂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才会四处舔食含盐的土壤和岩石,以维持体内正常生理机能。

受惊逃跑时,边叫边翘起尾巴,警示同伴

小麂生性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惊扰,哪怕是很微小的异常声音,都足以引起它的重视。一旦发现有异动,就会迅速逃离,使敌害难以接近。

虽然雄性小麂头顶上有犄角,嘴巴上长了獠牙,但却没有战斗力,不能抵御天敌,而只是用于和同类打架,争夺配偶。

不过它拥有灵活的躯干和敏捷的听觉器官,当它受惊时,会发出短促洪亮的吠叫声,并以最快的速度,猛撞进高草丛或繁茂的森林中,利用灌木隐蔽自己。

小麂虽然喜欢独居,却是挺讲义气的,当它意识到危险,并逃跑时,会边跑边叫,以此警示自己的同伴:快逃!

在逃跑时,小麂与赤麂、毛冠鹿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遇到危险就举起小白旗。它们会翘起尾巴,露出尾巴内侧的白毛。

由于小麂听觉灵敏、胆小,受惊即逃走隐藏起来,在野外很难观察到实体。而神农架出现的白化小麂,更是珍稀中的珍稀。

唯一遗憾的是陈渊一路上没有发现这家伙。

但是曾经这里也传言,神农架长潭里,前前后后有近30个村民看到过“水怪”。

不少目击者声称,每年6-9月的阴雨天,“水怪”便才会浮出水面,其他时间它们都藏在水底不出来。

最开始出现是在1962年,据当地村民讲,当时一群人正在长潭边劳作,潭里出现一只灰白色的“蛤蟆”,张开大嘴有家里的炒菜锅那么大,激起的水柱很高。有胆大的村民试图想炸掉它的巢穴,结果把它激怒了,爬出潭外,追了这个村民约30米远。

此事过了20多年,1985年7月的一天下午,石屋头村的村干部田世海,经过长潭时,发现水中有好几个“癞蛤蟆”正在向上喷水,水柱有1丈高,接着还冒出一阵青烟,他以为遇上水鬼了,吓得急忙跑回家。

《江汉早报》报道,1986年7月中旬,大岭村的周政席早晨起来割豆子,发现长潭中有3-5个巨大的漩涡,还不停地移动位置。不一会儿,这些漩涡开始上升,慢慢变成1-2丈高的水柱。与此同时,水中还露出几个圆圆的大脑袋,他大着胆子,往水中丢了几块石头,都无济于事。

1986年8月,猫儿观村的村民张兆光走到潭边附近,突然看到潭中冒出一阵白雾,烟雾中出现3个巨大的“水怪”,还两眼发光,吓得他目瞪口呆,急忙跑开。

但科考队一来就遇“水怪”,动物学家3年多次前往,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不断传出神农架出现水怪的消息,尤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得非常频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