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一道声音从人群后面传了出来,正气十足。
这声音瞬间被孙杰听到,放眼望去,却看不到人。
“谁?谁在那喊?!”
杨临看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大声喝骂。
周围的百姓们迅速让出了一条道路。
百姓们可不傻,眼前这伙人手中有刀,冲上去不是送死吗?
人家连魏国公府都不怕,自己这些普通小民,去了就是个死。
一个中年书生出现在道路尽头,脸上有几分慌张和忐忑。
众人的目光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刚才那话是你说的?!”
杨临指着他,质问道。
这人见躲不过,索性“仗义执节”。
“没错,正是我说的,你待如何?!”中年书生中气十足。
“抓起来,待会算账!”
杨临懒得和他废话,直接让人把他抓起来。
看着跑过来的士兵,这人有些心虚。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竟然在那里大喊:“在下江南复社张溥,尔等丘八意欲何为?
国朝养士两百余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你们待如何?!”
不说还好,一说便引起了孙杰的注意。
“今天怎么把这么多的牛鬼蛇神炸出来了,来了一个钱谦益,又来了一个张溥!”
孙杰看向张溥,一脸古怪。
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孙杰可能还会好奇这人哪里来的胆子。
张溥的话,就正常多了。
这是一个喜欢铤而走险,搏功名的人。
于天启四年开始结社评论时政,博得名望,起初取名为应社(科举应试小组),后来改为复社(科举重考小组)。
说难听点,这个复社起初就是一个类似于现代的复读班的机构。
一群落魄书生的苟且之地,一群落魄书生的遮羞布。
成员最多时高达三千余人,天启六年参与苏州抗税暴动,撰写《五人墓碑记》,臭骂天启。
还没参加过科举,就已经干出了无数大事,从组织暴乱到冲击衙门,还有纵火烧城之类。
后来,随着复社的日益壮大,本来只是依附于东林的一个团体,后续竟然超越了东林,甚至不受掌控。
张溥还干过坐于江南,遥控朝廷时政之事。那个周延儒,曾被他拿住把柄,以此为要挟。
说难听点,这世上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
看着眼前的张溥,孙杰很快便想通了这一切。
“原来是这个铁头娃,怪不得这么勇。只可惜,我不是朝廷,更不是魏忠贤。
既然你要出头,说不得要拿你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