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满怀期待的袁文柄顿时有些遗憾地道:“他们要是在这里选几个景点搞点真人演出,或许效果会更好!节目一丰富,就更加吸引眼球。”
熊慧则有不同意见:“那不能在岸上,就在这河里,搞几艘大一点的古风画舫,选几位气质古典的男、女演员在这里常驻,搞出风流对诗的场景,重现当年古时秦淮河的盛景,也比现在纯粹观景要好。”
袁文柄和廖晓斌同时认可地点头,但很快,两人就意识到不对劲,马上又补充:“但那样一来,票价肯定高了。”
熊慧不以为然:“高一点就高一点,我相信那样会有大把人看。大家来秦淮河,本来就是想体会当年的花魁盛景,不是看什么灯光。要看灯光,哪座城市没有璀璨的灯光?”
王振济听到这里就莞尔笑了,附合道:“是的,灯景处处有,大家游秦淮可不是为了看景,而是看人。”
“还是这里的旅游局局长不聪明。”廖玉升这时看一眼身侧的聂慧,也大胆地加入点评:“其实金陵文风极盛,他完全可以和这里的高等文学院合作,请那些颇有文采的中文系大三或者大四学生来兼职晚上的古诗或者现文对诗的表演,到时适当地给一点劳务费,那就是名副其实的秦淮盛景了。”
王振济正要对表哥这个提议赞一句,王爱华便摇头:“不见得!升儿,你要知道,古时候这舫上生活的是花魁,是欢场女子。你觉得哪个清高的中文系女大学生肯来背这个锅,兼职当这个花魁?”
见廖玉升一愣,王爱华又道:“要是去找女演员,你看看如今的中戏、上戏,有几个女学生的文学素养高的?”
廖晓斌马上也认可地点头:“对!学中文的,一般很注意名声,不会愿意来当这种兼职。”
聂慧与冯皎眉对视一眼,冯皎眉便笑着打起圆场:“廖哥的创意是好的,只是实行的人选可以换一换条件。如果是我,我会专门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培养一些年轻而反应快的男女演员来做特驻嘉宾,卖情怀,再聘请一些中文系的高材生想一些金句、名句当作台词,在这上面演出。”
得,未来媳妇儿在力挺表哥呢!
必须捧场!
王振济马上笑着握紧她的手:“说得很有道理!不过,现在我们是在放假,能不能不想这些经营和投资方面的事,就好好赏景?”
见大家微愣,随后哑然而笑,王振济又笑着补充道:“当然,如果诸位觉得这是一门有前途的生意,想投点钱出来,搞个演艺公司,那我建议,至少要先找个懂文娱和旅游的人才来负责。如果有这样的人才,我倒是愿意投个几十万元。”
大家顿时再度一怔,随后,聂慧的眼中异彩频闪,而姚珍则第一个鼓掌而笑:“啊,振济表哥,原来你这么支持冯姐姐啊!”
其他众人这时也听明白了,纷纷笑着打趣:“我先前还真以为他是在抱怨,没想到其实他是在变相表示支持。”
“狡猾的小子,懂事,路走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