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已开始一段时间了,有大片的空田,用配备的工具箱把耕犁装上,金俊海先上,一阵黑烟,铁牛笔直前行,一次两垄,湿润的黄土被翻起来,惊的蚂蚱乱飞乱蹦。
另一辆随之跟上,又是两垄,一群孩子跟在后面,边看稀奇,边捉蚂蚱,有的在翻开的土里找出八脚郎、虫蛹、蚯蚓。
虫蛹被拿在手里,尾巴会乱指,孩子们就会念口诀,让它指东西南北,这是童年时,北方农村孩子常玩的游戏。
铁牛耕地效率极高,基本一袋烟一个来回。
“这一趟让少安和俊斌跟上学着,都还好,比牛翻地要深不少,是个好东西。就是控制方向难些,还有就是到地头前,要把耕犁升起来,否则铲到田埂要蹦犁头……”
金俊海一到地头就汇报驾驶感受,指点关键要处。
知道了效果和效率,这时的田书记和几个干部,已经围在一起,开始讨论秋耕的安排问题。
有这两台铁牛,秋耕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耕牛也会轻松些,人也可以少用不少,省出来的人干什么,哪里先耕,哪里后耕,先种什么,后种什么,人员怎么安排,耕牛怎么分配,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等两天后,文昊看见村民们扛着铁锹、锄头,背着树苗在无法种粮的沟沟叉叉种树,才明白双水村要干什么。
他们在种枣树,尝到了甜头,田书记想把枣树的事业干下去,要做大做强了!
要说也不错,大枣是这时候重要的经济果木,不管是蒸馒头,还是做零食,南北的人都用的着,还是补血的好东西,比起苹果什么的,要珍贵不少。
关键这枣树耐旱,极是适合黄原,而且,这枣林里,是可以种豆、种草,养羊、养鸡的。
只是,在黄原上种粮种树,也是有要求,有规律的,田里也不是种的越满,产粮越多,这里面还有一个综合效益问题。
文昊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让孙少安给田支书捎过去一个纸条。
纸条上,就写了十八个字:
建议:麦豆套播,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