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练没管卢林怎么想,继续在说:“卢教练,我比你进教练行早,看的孩子们很多,选下来,到最后成型成才,打的不错甚至成为顶尖的那些,也确实是看好的有天赋的那些。
但我们仔细数数,绝大多数的也并一定是那么回事。所以,你的想法我非常赞同,放心,工作我肯定会用心去干。对待每个人我都会用最严整、公正的态度。”
“卢教练,刚之前的话是我本心里的想法,这些年,不管初衷是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想干好工作,甚至将来能走的更远更高,这个我不否认。
要想有这个结果,前提是要有干的不错的工作不是?咱们干体育的讲人情,但同样很实在,往往工作比人情更加重要……”
卢林又愣神了,这一小会儿,楞了几回。
李教练的干脆,以及现在近乎“喋喋不休”的和他袒露心声,着实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回了。
不过,既然是这么说,想来事情应该会落实,那么,我也该尽可能做好我的一块。
似乎太跳了些?似乎连带着教练没少给他站台撑腰,是不是有点太麻烦了?
到了这里,卢林突然心里不由的多了些思绪。
刚从业余体校进入职业教练序列,连手续都才办下来没两个月。
可他提了多少意见,又冒了多少想法?现在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破一些以往常规的成例。
虽然说,教练选人为了战术需要,决定权是谁,如何选好像是天经地义。但懂的都懂,哪有什么天经地义的事,必然是要在某一个框架内的。
这还是地方队,往往一些教练的话语权比较重,比如鲁指导,他的想法就是鲁指导站台的。但肯定也免不了受一些束缚,也就是鲁指导干了几十年,算是根深蒂固,也曾经有过荣誉的。
换成是国家队,汪维嘉选人,如果是周安、陆中,除非人家确实不想打、不能打了。否则你能因为对方年龄大了,体力以及动力都不够了,不选?
有的是人来告诉你,不行!
同理,你想选的,也不一定就能成行。
因为,每一级的位置就那么多,多了他,可能就挤了他。
体育行业就像是金字塔一样,运动员以及运动队,就是一个个组成金字塔的砖石。
越往上,可以堆砌的砖石数字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