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听到这话,都是心头一震!
灭了戎狄,永决后患!
不是打一场胜仗,让戎狄臣服。
本质的不同。
“陛下,万万不可!”一名老臣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姬箐箐淡漠的看了他一眼,就知道这些士大夫会出来反对,便道:“有何不可?”
“戎狄联军有骑兵三十万,我们骑兵只有不到十万,若只是为打一场胜仗,逼迫戎狄臣服,安北方太平,方可!”
“若是打灭国之战,戎狄必然拼死抵抗,那时候,怕就不止三十万骑兵了。”
“陛下,晋国经不得这么大的消耗啊!”
他这还算是留了话了。
戎狄骑兵三十万,向来是天下一甲,中原从来没有在正面讨到什么好处。
除非是打人数差,或者干脆把戎狄放进关,拉长他们的后勤补给线。
切割歼灭!
现在是晋国舍关主动出击,正面作战,兵力上本就不占优,甚至是劣势。
骑兵连人家三分之一都不到。
在他们看来,这仗根本就不可能打的赢,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持有反对意见。
反对到了现在,终于是后退一步。
答应女帝开战。
仅仅只是为了出口气,按照他们的想法,或许想着的是,打输了之后,回来继续搞生产。
守着西北三州,世代相替就得了。
“臣附议,不是臣等怯战,而是戎狄骁勇,我们无法真正战胜。”
“陛下,切不可把戎狄逼的太急。”
“臣附议。”
“臣等附议!”
“……”
站出来人越来越多,都是一些老臣,其中大部分是士大夫,他们都不支持决战。
退一步讲,就算打的赢,消耗也太大了。
这时候,如果东方诸侯列国来犯怎么办?
没有这个,也会有别的考虑。
姬箐箐顿时清醒过来,不管是朝中,还是军中,甚至是民间,都缺少战心!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