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也猜到是为什么,肯定是殷士谵已经离开京城,所以书信没有送到他手里。
不过等魏广德拆开朱衡书信看了以后才大吃一惊,他是真不知道大明朝还有这么一出,直接在内阁里挥拳头。
好吧,因为历史知识的匮乏,魏广德可不知道在没有他来到的时空,这件事有没有发生过,但是无论如何,也是够惊世骇俗的。
这里说的惊世骇俗,其实只是针对这时代的人。
毕竟内阁里的大学士,那可都是天上下来的文曲星,要不怎么能进内阁。
当初魏广德刚回崩山堡的时候,周边的乡民还拿当初那些流言来说事儿,搞的他都不知道该不该发作。
来自后世的灵魂,什么市面没见过。
国外那些议会打架斗殴就是常态,国家越小,议员们的火气往往越重,一言不合就丢鞋子,甚至群殴,那是真的分党派对战。
而且,朝堂上打人的事儿,其实大明朝建立起来也不是只这么一件,以往就发生过,只不过老百姓无知,不知道这些事儿罢了。
说起来,因为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都是杀伐果断之人,他们在那会儿,朝臣们都乖的跟鹌鹑似的。
即便这两位杀神死后一些年,官员们也都是老老实实,不敢造次。
可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时候,宣德九年巡边,十年暴毙,据说发病到死亡只用了十三天,可谓非常凶猛。
那时候明宣宗朱瞻基多大?
36岁,正值壮年。
他的死,紧接着就是明英宗朱祁镇闪亮登场,进而发生之后的“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被俘,大臣被杀,当时摄政的就是后来的明代宗朱祁钰,此时他正在朝会上与众大臣商议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境时,左都御史陈镒突然上奏请求严惩王振党羽诛杀王振全族。
王振虽然已经死在土木堡,可大臣被他个太监压了八年,此次又是他拾掇这皇帝亲征引发的祸事,自然锅要全部扛下来。
也就是左都御史陈镒提出诛杀王振全族的这个早上,发生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桩,也是最为严重的一桩恶性斗殴案件史称“午门血案”。
这桩案件主要导火索是王振,而作为炮灰的是王振党羽马顺、毛贵、王长随这三人。
相对于当朝打死官员的事儿,其实殷士谵向内阁首辅挥拳也就不是什么大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