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主张不错,没有给三县区政府增加负担的问题,那么刘子墨也不方便直接拒绝,只是问道:“需要什么的政策?”
格老爷逐一提出了要求,要求有点多,但是重要没什么,主要政策上的支持,只有一条麻烦点:“我希望获得一笔贷款,用于支付费用的不足部分。
我们计划先用自己的力量完成部分基础工程,明年3月,正式开工,争取3个月完工。”
刘子墨有点犹豫了,人家只要点政策与贷款就把铁路修起来,那么没什么拒绝的理由,故关切地问道,“这笔下贷款数目对你们可不少,偿还起来不容易吧。”
这话让格老爷笑道,“如果贷款有息的话,我们希望获得5年以上的还款期,如果是无息,我们可以接受三年还款期。”
这个情况让周冰怡有点惊讶,马上问道:“你们到底有这么多的能力吗?这可是一笔巨款,敢说三年就还清。”
格老爷听到了之后,简单在回答了:“这些年我们从铁矿上,收获不小,又发展了自己的产业,种地不算啥,种菜,养殖,中草药,林果等等,也算远近闻名的生产大队,集体财务上,有不少盈余。如果有了铁路,我们认为收入可以更高一点,三年差不多。”
这一下子大家都很惊讶,但是也消除了顾虑,那么剩下的事情好办,有关提供贷款的问题也就简单了,最后的谈判结果是皆大欢喜,格蕾修一脸笑容地陪着自家老子回去。
这事让周冰怡可对于铁矿小镇的富裕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啊,在变成开采铁矿之前,那个地方绝对一个穷当当的村子,当时有关该村的调查报告,自己亲自读过,没想到现在竟然已经能够和总部讨价还价修铁路了。
她本来还对此事有点不解,直到被老梁提醒了几句,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形势完全发生了变化,情况自然也要跟着变化。
到底发生了变化,她不算了解,于是就询问了一下子李水田,这位主要管的是民政工作,各种情况比她更了解。
李水田听了问题之后,想了一下才说道:“关于这几年的变化,你可以在报告中找到统计数据,我能告诉你的是现在与以前,在你们到达之前的情况。”
周冰怡听这是有戏啊,于是静下心来听到他讲话,李水田也非常配合地讲了起来:“以前我们穷并非条件差,只是匪患严重,弄不好一夜间被抢得什么也不剩下,即便受到匪患,各种苛捐杂税也是非常沉重的,往往交了地租就不剩下什么,也没有什么好的营生,想出去打工都没有地方。
后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匪患,一年到头终于可以看到一些剩余了。也没有什么苛捐杂税,又限租限息,老百姓的负担很轻,等到各种工程上马,村里的年轻人都可以外出打工了,没啥闲人,农闲时,出去打工也非常容易。人们的腰包自然也就很快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