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对视一眼,原本没有想明白的事,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囤积居奇不是个好词,用在商人身上就是不顾百姓死活发国难财,吃带血的馒头。
可是用在国家层面上,却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两人都很清楚,华夏的丝绸瓷器,这些东西有多少都不够卖,那些西夷人傻钱多,愿意拉着一船银子来华夏购买这些商品。
不过这些年海禁导致很难看到西夷的身影,原本澳门还有一些佛郎机人,现如今也被郑氏赶走,不知道去了何方。
张英沉声说道:“当年郑芝龙称霸海上,每年光是发放船旗就能获利上千万两,麾下养活了几十万的军民,若是郑芝龙有郑经一半的谋略、本事,这天下也不会落到大清的手里。
可以说大清能得天下还真是侥幸之极,正是这种侥幸得来的天下,其实是给大清埋下了隐患,可以说吴逆之乱早在二十年年前就已经埋下。
若是没有郑氏,大清平定三藩之后,一定能够迎来一波盛世,可惜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笑到最后的应该是原本我等最看不起的海寇。”
陈廷敬苦笑道:“与郑氏相比,大清反而更像匪寇,就拿郑氏发难的理由难道不该是我等读书人应该捍卫的吗?
八旗大爷嗜杀成性,无论走到哪里带来的都是杀戮,这些自认为自己是主子的旗人,丝毫没有将汉人百姓当人看,这也是大清已经统一天下立国几十年,却依然有这么多反抗的原因所在。
高压的国策只能让百姓暂时屈服,遇到火星就如干柴遇到烈火一般熊熊燃起,若是三藩之乱被平定,百姓反抗无望会迎来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尽管活的人不如狗,至少还能安稳地活着。
可惜的是八旗大爷根本看不到大清所处的危险境地,还在一味地将大清推向危险的边缘,郑氏一直都在为统一天下做准备。
八旗的屠杀正好给了郑氏大义的名分,看看各地掀起的舆情,能说这是百姓自发组织的吗?”
“子端很清楚我们这一次的出使一定会无功而返吧?”
陈廷敬微微一笑,没有作答,而是反问一句:“敦复听过‘胡人无百年国运’这句话吧?”
张英心中了然,这晋中老西儿从长安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留在郑氏,为此连妻儿都不要了。为了家人的安全,在郑氏占据天下之前,自己与老西还是要装一下忠臣的。
满清派来使节要谈判的消息很快便被送到承天府,刚回到承天府的郑经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命人将华夏要与满清谈判的消息放出去。
这些日子,郑经一直在等吴周派人前来与华夏进行谈判,郑经是真心希望将这些华夏难得的人才保留下来,不然早晚都会在与满清的内战中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