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天时有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天时有变(2 / 4)

至于科举在郑氏已经取缔,读书人在郑氏那里估计连个教书的西席都难混上,郑氏一旦当国,就是儒生消亡之时。”

佟国维的话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些,不过却没有今天听到的全面,所有的文官都心生寒意,他们知道一旦郑氏得了天下,他们引以为傲的经史子集的能力就会成为摆设。

想要当官做人上人,那就要和那些普通黔首百姓一起站在同台竞争,而且还完全不占任何的优势,他们能够在科举中稳占前茅,是因为掌握了规则的制定,将传承了多少年的经验积累得到最大化利用。

不然怎么可能一个家族数代人,几乎代代都能出举人、进士,规则改了之后,他们的这些经验毫无用处,再想在考试中占据高位,那就要凭借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可以说士绅的儿子与农夫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让这些习惯了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如何能够接受,朝堂上一片哗然,朝堂上很多人就像被施了法一般,纷纷赞同起了尹桑阿的建议。

两害相权取其轻,与以后恐怕连官都当不上相比,现在损失点儿银子又算的了什么?

朝臣风向的改变让康熙心中充满了厌恶,他想到了《太史公书》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个个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全是利益的交换,在面对着郑氏的压力下,这个时候反倒是推行新政的最好时机。

虽然在大清当官要剃发易服做奴才,可是回到家依然还是能够坐享富贵,至于被朝廷收走的银子,大不了增加地租,让佃户承担的损失。

想要实现以田征税的新政,首先要做的就是清丈天下的土地,重新厘定黄册,让朝廷清楚天下的土地有几何?每个户贴之下有多少土地,以后征收赋税就按照新的黄册进行征收。

这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实现的,丁税与田赋合并一亩地征收多少合适,各地征收赋税时加收的火耗如何改变,这需要反复进行核算,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让黔首能够接受,让官员得到好处,让朝廷的税赋增加。

就在满清上下达成了一致,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新政的时候,满清与华夏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吴三桂死了。

华夏兴武五年,满清康熙十九年,吴周昭武三年。

吴三桂病死于岳州,吴三桂的死意味着一个势力消亡的开始,吴军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替代吴三桂的威望。

尽管这一时空,吴三桂晚死了两年,依然没有将接班人培养起来。孙子吴世藩不过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根本撑不起吴周的大局。

吴周的权力落在了郭壮图、胡国柱、夏国相等吴三桂的几个女婿的手里,其中郭壮图还是吴世藩的岳父。这样的政治结构按理说还算稳定,并不会因为吴三桂死亡而分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