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万年县的知县人选可定下来了?”
“你看着定吧!定完了报给寡人。”
“那就定杨英如何?”
“可以!杨英也是跟随父王多年的老人,寡人相信他能将万年县管理好。”
杨英如今是在礼官衙门做一个闲职,平时负责编写《承天府府志》,算是半个史官。写史之人多少都有些清高,说大白话就是不合群。
本以为这辈子就蹉跎岁月,混一辈子完了,没想到这样的好事落到了他的头上,激动的赶紧出班行礼道:“臣谢王上厚恩!”
郑经看着这个小老头儿笑的一张满是皱纹的脸跟菊花盛开一般,不禁莞尔一笑道:“杨卿免礼,万年乃是承天府重镇,事关重大,杨卿要谨慎施政,不可辜负了寡人与万年百姓。”
“臣当效前车之鉴,不敢不尽心尽力,不然难逃青史悠悠之口。”
不愧是写史的,张嘴闭嘴都是史。
王宫议事散了之后,郑经没有回后宅,而是留在了自己办公的公事房,在翻了几本奏疏之后,郑经把杨来嘉叫了进来。
做为郑经的保镖头子,亲军侍卫队长杨来嘉可以说是郑经最为信任之人。杨来嘉进来之后随便给郑经行了礼问道:“王上!有什么吩咐?”
“二牛!从侍卫亲军中挑选可信之人组建听风卫,所有听风卫成员都必须隐秘身份,想办法栖身于各个要员身边或家中,寡人要对这些要员的所作所为一目了然。”
杨来嘉犹豫了一下问道:“王上,您所要求的这个听风卫是不是类似于大明的锦衣卫?”
郑经点点头道:“可以这么说,不过听风卫只要侦听之权,没有抓捕询问之权,听风卫存在的目的就是充当寡人的耳目,寡人不能对臣属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
“臣明白了,不过组建听风卫的花费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笔钱粮从哪里走,是户官账户吗?”
“经费的问题寡人会想办法,这你不用操心。你先给寡人模仿锦衣卫的架构做一个预算,寡人想办法去筹银子。”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