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桥可不是后代常见的拱桥,而是直来直去的,水下面垫上石墩那种。
拱桥非常难造,还是直桥更普遍。
但建桥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在哪建,哪里的土质合适,哪里的水流大小刚刚好。
可能水源里面的一块大石头,岸边的沙土,都会影响木石桥的建造。
柴伯父非常专业,还带了专业的工具过来,在纸上写写画画,很快就定好怎么修,在哪修。
期间蔡运给他打下手,显然已经非常熟练。
柴伯父还能边确定位置,边教导蔡运,可见厉害程度。
怪不得柴伯母那么厉害的绣娘,会嫁给柴伯父,看来两人都有厉害之处。
也怪不得他家在邑伊县都过得不错,果然是有手艺的。
柴伯父两人忙到下午,中午也只是匆匆吃了口饭。
按照柴伯父的话来说,现在修桥都有点晚了,毕竟五六月份雨水多,到时候水还大,所以在四月份能把水源中间的几个石墩放好,那是最好的了。
这大概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认真负责吧。
等到下午的时候,柴伯父已经测量好所有数据,等到明天再水源边转转,基本都能确定位置了。
石料木料还有人工费,他也已经给出来。
跟上次说的二百七十六两差不多,但因为两边土质不同,所以还需要额外的石料固定。
纪彬基本要拿出二百八十五两左右,然后他就可以不用管了,柴伯父可以一手包办。
纪彬就喜欢这种好吗。
只要给钱,那就省心。
第二天继续测量的时候,宣老爹跟纪老爹也在附近看。
纪老爹在这看,纯属因为这座桥用处确实大,等到修好了,就不用绕远路去黄沟村看那四百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