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四十五章 兵战两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四十五章 兵战两川(4 / 4)

刘廷让非常钦佩高彦俦的忠义,占领夔州后,他派人找到了高彦俦的遗体,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东路宋军势如破竹。“蜀兵所在奔溃,将帅多被擒获。”万州(今重庆万县)、施州(今湖北恩施)、开州(今重庆开县)、忠州(今忠县)四州刺史皆降,峡中郡县都被宋军一一攻下。

刘廷让入城后,按照宋太祖的训示,将官府仓库中的钱币、丝织品全部赏给军队将士。宋军诸将都想通过大肆杀戮,来发泄自己欲望,都监曹彬严令军队,禁止烧杀抢掠,宋军所到之处,始终秋毫无犯,蜀地军民都感悦听命。

赵匡胤听说此事后,高兴地说:“我的任命适得其人了!”,特地下诏褒奖曹彬。

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说,“太祖圣性至仁,虽用兵,亦戒杀戮”。

乾德三年(965)正月,刘廷让率军到达遂州(今四川遂宁),遂州知州献城投降。

此时,宋军北路王全斌已兵临成都城下。

孟昶无计可施了,“益惶骇,问计于左右。”

有老将出主意道:“如今之计,只有出重金,收买勇士,对抗大宋军队。”

孟昶伤心道:“我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竟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养了四十年兵,这么不禁打,都败了,现在还要招募新兵,谁还能打?

让孟昶没想到的是,自己败就败在“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上面,后蜀兵将过惯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太平日子,军队渐渐丧失了战斗力,早已忘了如何打仗。

面对如狼似虎的宋军,蜀军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一座座看似牢不可破的天堑险关,在宋军这里,就好像纸糊泥塑的一般,被宋军轻而易举地给攻破了。宋军斩关夺寨,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蜀军一败再败,败无可败。

主降派李昊劝说孟昶封好官府仓库,主动投降,孟昶无计可施,只得听从了他的建议。

“降吧!”为避免蜀中百姓再遭兵燹之灾,孟昶命宰相李昊草拟降表。李昊曾在前蜀做过宰相,前蜀投降时是他写的降表;在后蜀也是宰相,现在还是他写降表。

老百姓听说又是李昊写的降表,都乐了,当晚偷偷地给他家送了个匾:“世修降表李家”,挂到他家门口。

◆孟昶投降

《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后蜀富而不智,两代亡国。

乾德三年(965)正月十三日,王全斌在剑门关代表大宋皇帝接受了降表。

孟昶家中有两百多口,他在降表中提了三点要求:

一、能够赡养七十多岁的老母;

二、保护祖宗山陵;

三、得到封号。

王全斌马上给赵匡胤打了报告。

正月十九,王全斌带军来到成都。

从大军出发,到后蜀投降,宋军只用了六十六天就灭掉了当时中华大地上最富有的一个割据王朝。后蜀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五十三万四千户,全部纳入大宋版图。

在位三十一年,四十六岁的后蜀皇帝孟昶举行了隆重的投降仪式,他自缚出城请降,王全斌也全权代表大宋朝廷安抚了孟昶。

孟昶还不放心,派了自己的弟弟带了降书,亲自到开封,向赵匡胤“奉表求哀”,请求赵匡胤一定要优待他们一家老小二百多口。

赵匡胤很快回书道:“自求与多福,当尽涤于前非,朕不食言,尔其无虑。”他告诉孟昶,你到京都后,只要你好好改造,我保证你的安全,不用担心。

十多天后,东路刘廷让、曹彬的大军也到达了成都。

孟昶赠送刘廷让财物以及劳军的规格,与王全斌的一模一样,大宋的将军,他是丝毫都不敢怠慢的。恐怕有什么闪失,对自己和后蜀百姓不利。

乾德三年(965)三月,孟昶被宋军押解入京,这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出川,他最后一次回望蜀乡,家国渺茫。成都有数万百姓哭着为他送行。

男女老少沿江护送,孟昶也掩面痛哭,其中“得恸绝者数百人”,现场哭晕的就有数百人。老百姓从成都一直送到键为县,绵延达数百里,场面相当感人。

能得到百姓如此的拥护,孟昶也算得上是一个昏而不庸的皇帝了。

绿柳才黄时节,孟昶携家小以及李昊等降官一行,被押赴大宋都城开封。

沿途杜鹃声声凄啼:“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

听得人心都碎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