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连胜正坐在民宿的火塘边,手里捧着一杯青稞茶,听民宿老板娘聊有关那面照片墙的事。
“十几年前,网络还没这么发达,星落村这条徒步路线知名度不高,来看‘日照金山’的很多都是外国人,也没多少住宿和吃饭的地方。”
老板娘是个泼辣爽利的中年妇人,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人,“我老公和扎西一样,以前是当向导的,带的人多了,路子熟了,就在这里开了这家客栈。”
在他们开这家客栈之前,旅游客和徒步、登山的客群是不重叠的,交通不便利又没有旅游配套,即便“日照金山”是极有名的雪山美景,可除了“登友”,没几个人来这边旅游。
这里开了民宿后,一来二去,这条线倒吸引了不少游客。
“很多游客体力不行,从这里之后的路就没办法开车了,行李和装备需要请人用骡子运进去。”
他们夫妻在这偏僻的地方开民宿,自然不会只赚住宿的钱,“一开始我们养了骡子,后来发现不合适。游客多的时候就那么一段时间,骡子养多了赔钱,我们就请了人来帮忙背行李和赶骡子。”
来这里帮忙背行李和当向导的人,大多是星落村的村民。
这里的人想出去不容易,很多村民连普通话都不会,环境也闭塞,这里的孩子很多从小就辍学了,就算没有辍学,也很少有读到高中以上的。
老板娘是个好心人,想着如果能让山里的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人,说不定就有了出去读书的想法,不至于长大了只能在山里天天放羊,
所以她的客栈,一直优先请的都是半大的小子,很多是已经在外面县城读书了,寒暑假回山里帮忙,赚点学费的。
“你看到的那张照片,就是来这里勤工俭学的一个年轻人,叫阿布,以前家就住在雪山旁边。”
老板娘提起那些在店里帮过忙的孩子,脸上是带着笑意的,“星落村这一片,只有一所希望小学,要读中学就得出去。他是星落村里少数几个出去读书的孩子,听说后来挂靠了县里哪个亲戚的户口,考到外面去了。”
老板娘说起“阿布”时,连胜一言不发。
“迷路的雪”本名曲比阿布,父亲是彝族人,母亲是藏族人,因为他身份证上的地址不在星落村,户籍警又查到他父母双亡,户口也都注销了,所以连胜从不知道,原来他是在这里长大的。
更不知道,厉泰升原来接触过未成年的阿布。
是的,那张照片里和厉泰升合影的少年,就是少年时期的“迷路的雪”。
刚看到那张照片时,连胜心里仿佛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她会被厉泰升吸引,除了他确实性格很好,更多的是感动于厉泰升对“迷路”这个陌生人表现出的怜悯、同情和责任心。正因为他对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人都有这样的悲悯和仗义,连胜才对他的人品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