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先生胡瑗自然愿意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他开口问道:“不知道这个新成立的宫,会以谁为他的军事长官呢?而这个军事长官,又该领受怎样的职务呢?”
苏宁听到这个问题,不禁皱起了眉毛。军事长官的人选问题,其实并不值得他担忧,虽然他手下的将领,此时远远比不上曹操赤壁之前的数量,但只要他有召唤系统在,良将千员的壮观场景,早晚会出现在东汉末年的土地上。到时候他应该担心的,不是没有足够的将领可用,而是没有足够的职位给他们。
反而是这个军事指挥官的职务名称,比较让苏宁在意。按照辽朝的规定,斡鲁朵军事指挥官应该被称之为钤辖,但这个名字在表层意思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什么人才有资格在长城的领地上提起管辖的辖字,那当然是朝廷的人,然而他苏宁任命的宫分军首领,是朝廷的人吗?如果是的话,那苏宁还搞出这一套做什么?
这样说来,送点就需要为宫分军的首领们换一个名字了,可是用什么名字好呢?他不禁又讲自己询问的目光,看一下安定先生胡瑗。
胡瑗的反应非常之快,只听他说道:“这样的职位,权力如此重要,足够节制一路兵马,而且听主公的意思,还有军政知识都要管理,这让我想起了节度使一职。”
节度二字,虽然也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但这个使字,便能够解释得非常清楚,你是谁派出的使臣?是朝廷的吗,不,是苏宁的。
既然是苏宁派出来的,那么这个节度使管理的当然也就是他的私人部曲,按照大汉朝廷当时现行的规矩,这种事情朝廷是懒得管的。
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下来,每一个宫的宫分军,都会有他们对应的节度使来执掌,不过,宫这个字,往往意味着皇帝的后-宫,而后-宫与节度使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怎么看都有一种要颠覆皇朝,或者是皇权衰微,让节度使捡了便宜的感觉。
话说,节度使这三个字,实在是容易让人产生不太好的联想,毕竟唐末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战乱连年,都是那句被称之为节度使的人制造出来的祸乱,这帮人严重耽误了中华历史的演进进程,属于那种令当时之人畏惧,却令后世之人憎恨的历史罪人。
这样的人,的确不能经常和皇帝宠爱的后-宫佳丽们联系到一起。反正苏宁不想让自己的后花园出现什么问题。可他难道要拒绝安定先生胡瑗的这个建议吗?
于是,他又一次将询问和试探的目光,看向了站在对面的安定先生胡瑗,这一次,那位自从被他召唤以来,就不曾表现出什么过人才能的北宋儒生,竟然鬼使神差一般的明白了苏宁的意思,只听他缓缓的开口说道:“主公啊,其实我还有一个建议,既然把他们的职务定为节度使,那么为了增加他们的威严,我建议不要用代表着皇帝家眷的宫这个字,而应该使用星座的座字。让他们在部下面前自称本座,您看是不是更容易凸显他们的位置呢?”
苏宁一听他的这个建议,当即就喜不自胜起来。等他们在宫外摆上一张座位,而让他们在部下面前耀武扬威,也好让部下们朝思暮想着,也坐上同样的座位,这样他们也就没有心思把勾心斗角的力气用在朝堂上了,至于他们内部的团结怎么解决,那自然就要看个人的本事了,只要不影响到战争的进程,那他苏宁就不需要太过在意,至于自家的小花园儿,也就没必要太过担忧了。
话说自家的小花园也该充实一下了,***已经到了弱冠之年,要是还不留下个子嗣的话,恐怕那些土著的士大夫们,难免会变得人心惶惶,毕竟继承人意味着未来的美好发展,而任何一个士大夫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没有未来的政权。
不过这件事情他还不用着急,反而是应该将刚才的几个建议都敲定下来。综合一下安定先生胡瑗的想法,刚刚成立的那个宫分军,应该这样取名,他叫牧夫座,而他的军政长官,应该称之为牧夫座节度使。短时间来看,杨大眼是最适合那个位置的人。
于是,他修改了原来的那个命令,近五年已经准备好的纸笔,也是用来书写了新的命令,这样的场面看在阿西莫夫等人眼里,终于让他们的内心平静下来,只听他们长出一口气之后,退回了原来的班列之中,并且向那位安定先生胡瑗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这时候才终于有人反应过来,原来这位安定先生胡瑗,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向苏宁提出一个建议。他最开始的那番说辞,只不过是为了诱导苏宁陷入他的陷阱之中,继而引导苏宁修改原来的决定。但这种事情其实无伤大雅,至少在场的很多正人君子,尤其是那些忠于苏宁的古代中国召唤者,并没有对她展开口诛笔伐,毕竟这样的结果,就连武将们也十分欢迎。
毕竟他们心中最为清楚,节度使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如今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希望西征能够早日开启,只有那样,他们才能更方便的赚取功劳,要不然节度使之位,于他们而言,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那么接下来的会议议题,就应该是讨论如何进取西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