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弥补?
倒是简单,不就是怕自家捐的钱粮太少,被百姓唾骂么。
那就再多捐点就是!
对于这些世家、权贵、富贾来说,其他什么都不多,就是钱粮多。
累世积余,几乎都是家资百万,拿出点钱粮来捐赠救济百姓,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是看愿不愿意拿出来而已。
此时,李二石碑一立,不愿意也得愿意。
除非想子子孙孙都被关中百姓戳脊梁骨,喷口水。
于是心中一横。
既然非捐不可,那就干脆多捐一点。
反正捐一千贯也是捐,两千贯也是捐,何不趁此机会,将坏事变成好事。
就当是破财免灾了!
假如一不小心捐出个头名出来,自己独占鳌头,名字刻于石碑最顶端。
以后关中百姓岂不世世代代敬仰。
即使天下百姓看见这块石碑,也都会竖起一根大拇指,赞一声——某某德行无双,义泽百姓。
所以,理所当然,原本冷冷清清的长安府衙募捐处,顿时人声鼎沸,车扬马哮。
李二稳坐太极宫,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内侍的汇报,连奏折都暂时懒得看,嘴角都快咧成了某个动画人物,真怕他吃饭时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