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联盟:“草,求别提,我他喵的现在都不能看到搞武帝和明-慧上师cp的电视剧就是因为他们管天管地管电视剧拍什么。这明明是白纸黑字写在史书里的cp,非要搞得明-慧上师好像是被武帝强迫了一样。”
我家猫好臭:“那还是别了,万一给你拍成武帝哭着对荣枯法师说我不想要天下我只想跟你私奔到西域呢。”
女帝联盟:“草,好恐怖,你不要说了。”
小刘的拇指往下翻了一下,顿时被一个留言激起了上头火。
“什么白纸黑字写在史书里的cp,文昭帝不是不承认提婆耆这个野爹么?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不是‘文昭帝见太宗,太宗大喜,曰:‘此子效狻猊,当以母为父。’遂赐帝世袭西域节度使。’——以母为父,什么叫以母为父?李沁就不把自己这个胡人爹当爹好么。提婆耆死了之后也是以高僧的身份荼毗,真要是cp,文昭帝不给自己的老娘留块骨头陪葬?”
小刘立刻打字回复道:“阴阳怪气你马呢?荣枯火化之后留下了七十二颗舍利子,每一颗都是文昭帝要求祀部将其供奉在哪个庙宇仔细记录封存,保存流动记录的,最大的一颗‘荣枯心舍利’保存在大报恩寺中、文昭帝专门为荣枯心舍利建造的慈恩塔上,和武帝成陵正好遥遥相对,难道还不能说明这是女儿嗑爹妈cp的证据吗?!至于文昭帝不认爹,那就更没有这个说法了,让她以母为父的是太宗文皇帝,她四十三岁力挽狂澜平乱登基,又是罕见的中兴之主,来自父亲那一方的一点点胡人血统算什么,李家自己本来就有少数民族血统好吗。文昭帝黑就离谱,别的黑不了就只能黑她不认爹是吧?”
小刘发完这段话,顿时觉得逛论坛也不开心了,便点叉关掉了论坛,转而开始关注起了“水下陵墓”的抢救发掘情况。
武帝成陵以现在的技术不太可能发掘,同样比邻着武帝成陵的文昭帝定陵,孝穆帝长陵被并称为“女帝三陵”,在华国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个朝代和大周一样,女帝、女官、女相频繁记入历史,而这一切追溯起来,全都要归咎到最初的那一位身上。
历史记录文昭帝登基之后,追封自己的母亲宁王李安然为武帝,并且借此机会打压、流放了一批不同意此事的守旧派官员,迅速以西域当地的人才班底顶替了这一批人的位置——之所以能做到这么快,完全是因为武帝留下的政治、民生、经济资本过分雄厚的关系。
讲台上的老师正好讲到这一块:“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识字率,当时西域的识字率、义学开办的密度是远远超过中原地区的,举个数据,仅仅是高宗朝七百多位进士之中,就有将近三百多名是出自西域,更有过连续三届的状元都出自丘檀卫这样匪夷所思情况。同学们,有钱了才能有闲心读书,搞教育啊,这说明什么?啊?这说明在武帝时代,西域从甘州开始,到丘檀卫,富得流油啊。”
“我们再来说说当时的经济举措,其中最为被当世女性主义者称道的就是西域都护府当时的缴税制度——男女皆税,尤其是在西域全面推广白叠子,也就是棉花种植之后,纺织业的兴盛带动了相应的科技需要,很快相对之下不太方便、保暖性能较差的织物很快被淘汰,棉大幅从西域进入中原百姓家中,织染工艺进一步提升。武帝在大力吸收来自番邦的新科技的同时,还鼓励民众为了市场经济需要去创新,活字印刷,棉线装订等等都是在这个时代出现的,可以说武帝时代的西域,面对着一场空前的文化、科技创新竞争大赛。”
“最惊讶的是,在这种商品经济极其繁荣的情况下,武帝还能做到扶持数家形成竞争,阻止一家过大形成垄断,以绝对的皇权去打压资本,对商人收重税,不允许商人阶级出仕,防备官商勾结,不给资本插手、操-弄国家大事的机会——我这不是说封建主义好啊,只是说这个思维方式太超前了,超前得像是个穿越的。”
讲台下面响起一阵哄笑声。
“在保护文化产权方面,武帝制定了‘桑茧不出瓜州’,这里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武帝并不是穿越女了,毕竟没有哪个穿越女能定下这样残忍严苛,明显是封建上位者才能想得出来的法律——为了保护华国桑蚕产业的独特性,她不允许胡商娶织女、织户,带着桑种蚕苗离开大周土地,一经发现那就是斩首弃市。”
“武帝的很多改革,用现在的眼光去看,都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但是同时,她也拥有作为封建君主都拥有的残忍和冷漠。她的改革造就了西域空前的政治、经济繁荣,人口也曾一度超过当时的政治中心,在她那个时代传入了无数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农作物——婆罗洲来的甘薯、天竺来的茄子、西瓜、大秦的草莓、树莓、还有本土的哈密瓜等等,丰富着我们每一个吃货的世界。但是与此同时,她没有意识到封建帝制是建立平等、富足社会的最大阻力——当然啊,这是当时生产力决定的,不是武帝一个人意识到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说,武帝改革了吗?改革了,没完全改。但是这不是她的问题,是时代和生产力共同决定的。画下来啊,这一段要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