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肃只要不喷皇帝,对着别人也算是温和有礼,连忙回礼道:“崔某见过明惠莲花上师。”
荣枯听对方称呼自己的师号,自己先有些羞窘:“当不得,崔御史还是呼小僧为荣枯吧。”
崔肃便笑道:“荣枯上师。”
这其实不是崔肃第一次见荣枯了,之前他因为好奇也曾经去听过荣枯的俗讲,辩法会上他也在旁听之列,只觉得这位法师发辩严密,为人又谦和,让人很是舒适。
这人与人的气质是很难说的,要说漂亮,蓝情也是个美人,但是崔肃就是和他气场不和,荣枯则不一样,他周身气质恬淡温柔,就像是夏日荷塘里亭亭玉立的莲花一般,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也难怪宁王殿下这么喜爱他。
李安然道:“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在报恩寺翻译经文吗?”
荣枯笑道:“经文中有些词在古佛国也不曾用了,小僧又寻不到合适的词汇才能做到信雅达,便先搁置下来,想四处寻寻灵感。”他顿了顿,又补充,“恰好前段时间做了些柿饼,栗糕和醋菘,想到殿下要远去威州,路上一定舟车劳顿,便给殿下送过来。”
他递过来的包裹并不大,里头只装了一瓶切碎了腌渍好的醋菘,还有用油纸包好的柿饼、栗糕,这些都是李安然的口味,就着这醋菘她能喝两碗米粥,拿来夹烙饼也是极好。
她笑道:“你这还真是费心了。”
荣枯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崔肃在边上道:“说到舟车劳顿,阿景的调派下来了,说是过两个月就要动身和使团一起出发去安南,虽然这差事是他自己求的,但是安南气候湿热,又多瘴毒,我实在是有些担心他是不是带足了药。”
“这个你放心好了,阿耶可宠着於菟呢,这次虽然不让於菟和他一同去安南,但是派了两个顶好的医工跟着,定是一帆风顺,顺利取回三熟良种回到天京。”
荣枯道:“三熟良种?”
李安然扭头看向他,笑道:“是呀,解决了地,还得解决种子,若是接下来还能找到别的高产作物,那就更是进了一步了。”
只是大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这么多次的饥荒和灾祸,所有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其实都几乎已经被筛选过一遍了,若是想要找又容易存活,又不畏干旱、寒冷的作物,恐怕还得往外寻找。
西域也好,南海也好,或者靠近交趾一带的婆罗洲,除却西域以外,都是先人杂记、野史、游记上曾经记载过,后来却没有人再继续前往探索的地方。
李安然很想去这些地方碰碰运气,一来并不算远,以大周的造船、航海技术是可以到达这些地方的,二来南州边沿地区早在魏朝就有人前往开荒,如今也算是岭南的大县,她打算以威州、南州为据点,建造可以远航的大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