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经全黑了,四周黑漆漆一片,哪里看得清?齐卫东带着笑对夏菊花说:“婶子,你往前看不就行了,前头车灯照得多清楚。”
可不是,自己真是糊涂了,往前看和往车底下看都是一样的,夏菊花的目光贪婪的看向被车灯照得清清楚楚的路面。
路面在车灯的照射下,如同蒙了一层黄亮的外衣,笔直的伸向远方,不时闪过的一点点灯火,与车灯刚融为一体便迅速被抛得远远的,去点缀孤寂的黑夜。
前几次走夜路回平安庄,可看不到这么些灯光,夏菊花有些感慨的说:“现在拉电灯的人家越来越多了。”
六喜十分自豪的接话:“那也不如咱们平安庄,现在家家正房前都拉了灯泡,走在街上一点儿也不黑。”
说起家家正房前拉灯泡,还是孙招弟那次担心夏菊花给出的主意,不想竟带动了整个平安庄的风气,谁家晚上正房前的灯泡没亮起来,肯定得有邻居敲门,看家里是不是出了啥事。
听了六喜的介绍,齐卫东都不得不感慨平安庄变化之大,想他第一次来平安庄的时候,刘志全卖点粉条都战战兢兢的,整个生产队的人,为了每斤红薯粉能挣二斤红薯,高兴的跟过年一样。
现在竟家家有闲钱,能在正房前点起不必需的电灯。这才用了多长时间!
带来这种变化的,正是跟他一起坐车,出神看着车灯前柏油路的夏菊花。齐卫东没有把自己的感慨说出来,怕打断夏菊花的思路——他知道这条路对平安庄的意义,比起拉上电来一点也不差。
如果说拉电给平安庄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这条路就给平安庄带来更大的希望。这份希望,同样是夏菊花带领着平安庄人一起创造的。
只不过参与创造的人,变成了全平安庄大队,相应的,夏菊花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哎,司机,右拐,快右拐。”六喜见司机快驶过大队部了,忙出声提醒他,也把陷入沉思中的夏菊花给喊醒了。
“到了?”夏菊花见司机放慢了车速,已经把车子停到大队部门前,问了一句。
六喜忙说:“嫂子,我听你说过,这些海货都是给方便面厂买的,那咱们是不是直接卸到大队部,省得再从家里运过来。”
夏菊花让司机重新发动车,告诉六喜说:“先放到家里吧,我还得研究研究配料的比例。再说厂子还没影呢,卸到大队部没人经管,坏了咋办。”
的确是这个理儿,六喜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把这茬给忘了。”
说话间车子就来到平安庄,果然还有好些人家正房前的灯还亮着,把村庄的夜空分割成一块一块,比经过的其他村庄多了许多生气。
司机听了一路,见到实际情况后才说:“婶子,你们生产队的日子过得真不赖。”
夏菊花还是谦虚的:“也就仗着比别的生产队多了个编织组,要不也拉不起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