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骥吩咐小厮守在门外,亲自给几人倒了一杯浓茶提神,放下茶壶低声说道:“各位对汉国印象如何?”
几人不明白王骥为何这么问,不过几人都对汉国的印象不错,汉国如今可以说是人人有饭吃,孩子们人人有书读。
汉国施行的是所有适龄的儿童都必须读书的政策,这个政策开始是受到百姓反对的,男童读书还能理解,这女童读书干什么,早晚都要嫁做人妇。
不过朱高煦一句话就让所有的反对声音没有了,他就问了一句,你家儿子娶媳妇是希望娶一个知书达理能够相夫教子的贤妻,还是娶一个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蛮不讲理的泼妇。
这话就根本不用问,大户人家娶的正妻首先要得就是知书达理,现在汉国百姓已经不为吃饭犯愁,学堂读书也不用花钱,让自家的闺女读几天书知道礼义廉耻,将来找个好婆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汉国百姓大都是大明百姓移民过来,思想上毕竟还是保守的,坚决不同意男女混校,男女之间必须分校读书。
弋谦掌握大明舆论喉舌,对皇帝的政策走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看到汉国的政策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现在王骥这么一问,他马上就想明白了,笑着接话道:“这汉国如今倒是很像我等常说的大同社会,可见汉王在治国上是用了心的。
不过这汉国的国策余以为其实是在抄陛下的新政,汉国施行的政策,我大明房山州早已经在施行。”
王骥皱眉道:“你光看到了汉国光亮的一面,可是却没有看到汉国对大明的隐患。
老夫不得不承认,汉国治理的确实不错,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拥有了两座城池,人口几十万。
可是越是如此老夫才更加的担心,毕竟这汉王怎么来的南洋你我心知肚明,难道你们就不担心汉王厉兵秣马有一天杀回大明吗?”
洪保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王骥冷笑着说道:“若是能让汉国打回大明,我海军上下就该集体自裁了,只要汉王脑子没有昏了头,就知道他根本就没有返回大明的机会。
再说大明这么大的体量若是还能被汉国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击败,只能证明你们的无能!”
被一个老太监当面指责无能,几个文官都是羞愤不已,纷纷怒视洪保,恨不得将洪保生吞活剥。
“洪公公为何出口伤人,尚德公居安思危何错之有?”于谦年轻受不得这种嘲讽,率先发难道。
洪保看到于谦不服气,便问道:“于大人,陛下在山东推行的新政是否有利于大明的发展,是什么人在反对新政,他们反对新政的目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