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觉得时间过的快,硬要裕德隆再说一段。
裕德隆也是兴头上,开起了段长篇单口相声“探地穴”。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难难难,道德玄,不对知音不可谈,对了知音谈几句,不对知音枉费舌尖!
一拍这手中的醒木,裕德隆可就是开了书了。
话说什么年间呢,裕德隆可不能按以前说的,这时候还没有宋朝呢,改说周朝了,反正随便自己说,想什么朝代就什么朝代,你也查不到啊,你说让大唐的人百度查去,那也得有啊,WIFi还没接通了。
这边大唐朝信号这么查,甭说是4G5G了,连个1G都没有,真要接通几个信号,那不是鬼来了就是有外星人了。
故事发生在哪呢,裕德隆也不能说在开封,这时候的开封叫汴州。
当时在这汴州城中有这么一人,叫张俊卿,是财主也是个善人。、
张大财主家中后院种着有那么五百棵香罗树,本来从父亲那一辈就开始种了,树长成是要给泰山上炳灵公庙的。
没成想这一日一个和尚来化缘,要这五百棵香罗木,张俊卿没同意啊,这和尚夜里就自己来取了,和尚可不是凡人,夜来张俊卿家,天落大火,和尚还就在火上,手这么一指,嚯,五百棵香罗木嗦嗦嗦就没了。
张俊卿也难啊,这叫怎么一回事,这是先许给了泰山炳灵公庙的,没辙,拿了母亲的如意九连环去顶这香罗木了。
到了泰山,休息之时就做了一个梦,还就梦到了这个大和尚,另外一个让张俊卿活活吓了一跳,看到了炳灵公三太子,而这炳灵公三太子还是苦着脸来求助大和尚。
简段节说,裕德隆也不敢水太多,这听书就不能让唐朝人听全了,要有扣,而且这一段自己从前也还没全说完了,哪能这时候在大唐就给秃噜了嘴说尽了。
大唐人哪受的了这个,听故事听一半,你就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纷纷就起哄不走了,今日就要听完这“探地穴”。
这种场面裕德隆不知道遇到过几回,还真有能应付的手段,叫上来了于千,给观众就唱了个洛阳民谣“真行僧”,把观众从书中拉出来。
这一回观众才不急了,不过接着裕德隆就宣布了,明日开始,德云楼停演一周,要招收徒弟了。
这一消息立马就传了出去,裕德隆要收徒了,教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