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来的匆匆,去的时候也匆匆,中间耽搁的时间,自然是晚上补回来,东宫的灯火亮了半宿。第二日上朝的时候,宣元帝盯着宝贝儿子的脖子处的红痕看了好几眼。
全国的举子都早早的动身,提前到达京城,每天京城城门口都陆续有赶考的举子进程。
许二郎与几个相熟的同学结伴到京,看着巍峨的城门长舒了一口气。在京城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还得先找落脚的地儿。
“我舅舅家就在京城外坊,托舅舅帮忙已经早早的租下宅子。”其中一个方姓的举子颇为得意的开口说,他是这几个考生里家境最好的,说出的话语里便带出了忘形的姿态:“几位同窗若是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不若与我同住,也免得在京城奔波。”
现在京城里可都是考生,上好的客栈宅子几乎都被租出去了,他们临时来寻找住宿的地方,既费心神又浪费时间,还怕耽搁的会试。
“请问各位举人老爷可是从青山县来的?可认识许问山许老爷?”一个穿着青色锦袍的中年男人挤了过来,客客气气的拱手打听消息。
“我便是许问山,阁下是?”许二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心里头纳闷,他不认识这个人。
这人见状大喜过望,忙说道:“小姐可一直挂念着二爷,早早的吩咐小人专程来等着二爷,小人日日守在城门口等着,就怕错过了。”
几个举子都面面相觑,然后目光里便流露出了些许暧昧的意思出来,他们一路上来,这许问山并不显山露水,没想到京城里竟然还有个对他念念不忘的相好。
许问山如何看不出几个同窗误会的眼神,他在京城里认识的人只有侄女明珠,他便开口解释是已逝大哥的女儿,并非是陌生女子。
管家带了四个小厮还有两辆马车等着,原本估摸着许二爷带了女眷上京城,谁知道二爷竟是连个书童都没带,孤身一人与同窗结伴而来。
许二郎与几位考生本就有同窗之情,一路前来也算是相互照顾,他有心帮忙,忙问管家京城里可有方便考生住宿的地方。
明珠住在秦家,能想到帮他找好住所,已是不易,他也不好带着同窗前去,免得珠珠为难。
“二爷不若带着几位老爷一起先回府里歇息片刻,小人也好打发人去寻找住处。”管家见许二郎为难的样子,只小声的提议。
许问山有些犹豫,便小声的问秦府是否方便?倒是叫管家露出点诧异的表情,忙解释并不是去秦府,而是回许府,日后许问山便是许府的老爷。
这话叫许问山愈发担忧起明珠来,着急想要见到明珠问明情况,忙跟几个同窗说了一声,提议先到他住的地方喝口茶,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再去寻找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