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们现行制度下,尤其是城市之中兴办的小学,是没有寒暑假的。
在过去时代,学堂的假期几乎很随性,甚至先生觉得累了也可以休息几天,而麦收假里,就是给小娃娃去干活的。
小学不教导任何“无用”的学问,什么音乐啊,画画啊,全都摒弃,务求在几年内好像填鸭一样将足够多的学问塞进那些小孩子的脑袋瓜里,基本上就是识字加算账的学问,以及基本的科学和社会常识,会读报,也要学一些手工劳动。
如果是农村,还要执着于一个半劳力就这么归了人家,不过帝都的情况还好,首先市民正处于一个上升期,对于学点本事还是很支持的,其次是那些孩子学会的东西,还真的有用,起码算账啊,读各种消息的人有了。
他们其实不知道的是,如果在这个学校拼命学习,那是有机会进入一个当今世上独一份的中学读书,那里教导的东西更深一些,已经开始安排了预定岗位,几乎就是干部的未来了,而那些再可以深造一些的,就有留校的机会。
还是那个问题,坚定的意志,发奋刻苦的心思,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等到一个人到了社会,发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记起当初老师们不断教导的,你是为自己所学的,不是为别人所学的道理。
所以,很难说长老们的教育制度是好还是坏,但有一样,两边各取所需就是。
后世的许多文人,口口声声说要给人选择无知的机会,事实上,他们自己的孩子可都是送去了最高等的学校最艰苦的地方深造的。
选择无知,就得选给人知道无知是一种什么样的代价,有知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啊。
学校中午会提供一份儿伙食,并不算丰盛,但保证有干有稀,还有一个煮鸡蛋,也算是一门福利,当然了,比起后世的学校,这些小学堪称地狱。
早起八点就开始读书,每小时会休息10分钟,中午只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就在教室里,一直到傍晚6点,才安排回家,之所以没有晚自习,不过是考虑做作业还是回家去做吧。
没有寒暑假,每九天放假一天,也算是传统了,每月一次测验,可以说是将旧时空的教育任务压缩再压缩。
完全的打分制度,而在试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基本上所有的小学都脱离了长老们的直接监管,只有少数几个人偶尔检查一下,之后就源源不断开始“生产”处合格的后援,从大生产角度,还是蛮不错的嘛。
放学时刻,会来接孩子的不多,帝都的街道非常宽大平整,很难有什么地方可以隐藏住坏人。
这所于谦小学算是比较大的一个。
放学时候到了,大把学生横冲直撞地冲出校门,几个打闹着一起跑出来的,甚至还有几个骑自行车的,踩滑板的!几乎就是横冲直撞,一下子涌了出来。
如果看衣服,都是有些宽大的运动服,这也是长老们能够提供的唯一衣服了,不过再看看那些破破烂烂的鞋子,就知道这些孩子的出身不太高,事实上,真有钱的人依然在观望着,希望去学四书五经这样劳心者学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