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樊差一点想到自家,却是没说话,不过李达康却在那自言自语道:“如果在老家有什么相中的姑娘,可以想办法接过来。”
樊拯拯马上道:“这个没有了。”
两三年前,樊家还一穷二白呢,虽然年纪到了,但是兵荒马乱的,突然出现的长老们连带着那边闯军士兵,一下子将整个北方的物价和婚娶价格上升起来,因此早已耽误了,而他姐如此厉害下,反而不好找的结婚的人,一般家境的不甘心,看不起人家,比较大家族的人宁可捏着鼻子把女儿嫁给长老,也不可能嫁给他这样的“外戚”。
于是就耽误了一下,这一耽误,直到樊拯拯到了广南省,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别的不说,那些亲戚们肆无忌惮的花着他的钱,在城里下级娼寮吹牛,他也是看在眼里了。
“这倒是巧了,正好那郑夏七老爷家里有个闺女,说是求我保媒,不过你别无其余靠得住的长辈在,我也就对你说了,你自己琢磨起来。”
樊拯拯一下子害羞起来,赶忙拒绝道:“这种事,也不是我自己该做主的啊。”
李达康循循善诱道:“这个,我倒觉得,你可以考虑考虑,至于你家那,会有人去问的,不过要我说,娶了也好。”
对于这种长老的外围人物娶了郑芝龙家外围的婚姻,长老们还是乐见其成的,不说实力的稳固特点,就说推动社会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最起码就可以用长辈的威严,要求那女子解开双脚什么的。
至今为止,长老们推动的不许裹脚运动,在河北还算马马虎虎,而在山东和山西基本上寸步难行。
政策越是往外走,尤其是这种比较保守的地方,就难以行走。
而在福建,人就稍微开通了一些,开通了一点点,但起码可以沟通,而郑夏七甭管什么目的下,打算将女儿嫁过来,就是个最好的趋势了。
有人怀疑过,小拯是个憨厚孩子,只怕经不起美人忽悠,就好像托曼大帝面对自己那个好几手的小玫瑰老婆居然会愿意为之殉情一样,万一被和平演变了不就哭了。
当然了,大多数人的自信心还是足够的,“也不看看两边对女权到底谁更坚持,哪怕那女人是个为了娘家甘愿把自家掏空的人物,也不怕,有法律在,直接追诉嘛,再说了,将来谁演变谁还难说呢。”
当然了,郑夏七和郑芝龙不是一回事,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这本身就是小家庭和大家庭,宗族和独立之间的博弈,历史会证明,小家庭带来的效率和自由,是任何年轻人都无法抵抗的,趁机渗透一下也好。
当然了,小拯同志自己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回去农场之前,还是采购了一把,几大桶附送的汽油,一些粮食,一些粗铁丝,种子,化肥,当然还有食物和酒肉。
开拖拉机的小郑倒也风趣幽默,他这一趟出来,只要在三个月完成教授任务,就可以得到五十两的酬劳,自然是愿意跑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