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措说这只是第一步。
他上次猫了一个月,这次再按耐不住性子,先依着过去的法子,用竹竿套下在果树周围,拿陷阱捕抓。他在果树边熬着一天一夜不睡,只逮了一只毛齿脱落的旱獭,又不得不重新回到阿措的法子上来。
踪迹、粪便和觅食残留物不过是为了找寻洞穴。种假果树也只是方便定位洞穴的位置,她如是说。
他手上拿着一份她画的花面狸粪便样子。
阿措信誓旦旦道:“花面狸的粪便就是这种细条状,它有时还自己吃呢。”
她说的头头是道,仿佛就像是养过一般。可正是这份笃定,总让人不能相信。
她才多大,吃了几年的盐,过了几次的桥。
据他所知,花面狸数量极少,极难驯养,猎户碰巧逮到没几日就死了,哪能全晓得这玩意儿的行踪习性。
程大郎俯下身去,风吹过禾木草,花面狸的洞穴露了出来。
洞穴的其他洞口堵住,只留了上口和下口,上口堵着猎网和麻袋,下口堆上干柴草和艾草。
他匍匐了几步,舔了下手指立在空中。
风向转成东南了。
他哆哆嗦嗦冻了半夜终于等到了风向转变,赶紧点燃了柴草堆。
瞬间东南风卷着刺鼻的浓烟进入了洞内。
那天阿措最后定论说。“听我的,就是在田里收割麦子那样容易。”
程大郎半信半疑,直到这时候月亮高悬当空……
他脸上的表情变了……如果有人在旁看着,定会说那就是庄稼汉子丰收的欢喜劲儿。
阿措掀开黄粟缸盖,米缸上边是新米,而下边沉着的碎米。她特意筛出来碎米粉,用水和成糊状。再将昨日剩饭兑入进去,散在锅里,摊成薄薄的小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