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世界政府斗智斗勇,时间已经快要过去二十年了。为了革命的成功,通过艰难的探索。在革命军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革命军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道路。
要想领导革命军战争胜利,和建设根据地。革命军就必须如同海绵一样,吸取所有有用的东西,充实自己。而李莱德他们夺走北海的方法,给多拉格开创了一个新思想。
在以军事发展暴动中,多拉格明白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武装斗争之所以是革命的特征,是因为世界政府他们总是用赤裸裸的暴力,来维持其统治。
所以想让自己的声音,让那些世界政府高高在上的高层听到。武装的暴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合法斗争,无法积蓄起革命力量。那么就必须走出,另外的一条路。
只有拿起革命的武器,才能更好的进行战斗。这一年来通过对“北海联合国”的案例,做出解析。多拉格在领导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特别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那就是在世界政府不想插手,且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非加盟国。发动下层民众的武装起义,建立起人民的军队。再建立起革命军根据地,稳步发展。
只有让处于劣势地位的革命军队伍,保持有生力量。如果处于弱势地位的竞争者,只会跟强势企业进行不自量力的对抗。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覆灭。
李莱德的北海政策,让多拉格明白。也许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可能是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只要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
再进行战略性转移,取决于你所处的具体消费环境和实力。进行避实击虚,形成围魏救赵的局面。到时候等世界各地都点起了火苗,就是想扑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可以将资源转移到,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市场。也可以转移到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完全竞争市场。当然你也可以开创尚未开发的,具有消费潜力和购买力的新兴市场。
所以建立起自己的小地盘,使之成为战略基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武装人民和根据地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知道世界政府,只招收那些富裕的国家,成为加盟国里的一员。
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是极为贫穷的。比起那142个加盟国,剩下的那些非加盟国的数量,居然有一千来个。而只要将非加盟国都纳入,革命军的一部分。
再以数量逐步对那些加盟国,进行包围的战略优势。那么革命的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于是这就有了下派各个革命家,到达其它海域的小王国,发起暴动的原因。
而且打着小心为上的核心思想,革命军建立的小块根据地是散乱的,不相关联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国家都以包围圈的方式,将各个加盟国包围其中。
这就是强调的以城市为中心,再积极准备城市与乡村相配合相适应的动员。除了可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
接着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因为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竞争企业之间的力量对比的改变。无论是敌人变弱,还是我们变强。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战略转移和地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