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很丰盛,吃饭的人也都很满意,就是陈子良出了一身汗。
饭后,杨伟民和陈子良闲聊,杨青陪在一旁。说到江城的电子,金融,通讯等相关企业纷纷关门,取而代之的是自行车,三轮车,机械手表,冷兵器等等各方面的制造作坊开始兴起。由于大量人力货运三轮车的加入,城区的物资紧张有所缓解,不过货物种类和总量都在下降。情形不容乐观。
陈子良点头,要当好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领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的情况和陈子良重生之前比起来,依然称得上是安居乐业风平浪静啦。
又说起小区门口的事,姓庞的年轻人是市政法委庞书记的儿子,可以说是和杨青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
从这又说起市里的势力,现在的江城可以称得上是三足鼎立。
一方自然是他们十八局,收拢了大部分的卡徒,但根基尚浅,人数也少。
一方是军方,前些日子派来了一千多的武警官兵,到了以后收拢了一些保安公司,以及召集了一部分预备役,现在人数达到了五千多人,是人数最多的,还持有大部分热武器。
最后一方就是刚刚见过的那位庞公子,他拉拢了不少的官二代富二代,其中也有不少是卡徒,上面有市里的领导撑腰,下面还拉拢了不少的伴当帮闲无业游民和他们下属的公司职员等等。虽然实力整体不强,但在各个政府机关都有支持者,包括现在的公安局也倾向于他。
市里表面平静,底下却是鱼龙混杂纠扯不清,杨伟民之所以采取强硬措施对待不愿被收编的卡徒,其实就是表明态度,敲山震虎。
陈子良听着这些感觉受益良多,他对政治层面的东西向来是八窍通了七窍,一窍不通。
陈子良表示,无论到了什么时候,自身实力就是硬道理。
杨伟民笑骂他就是一个小滑头。
最后说到即将到来的第二场流星雨。
“如果说第一场流星雨是拉开了大灾变的序幕,那么第二场流星雨就是大灾变的正式开始。”